聚焦
業前程無憂?
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讓多數身處行業下游領域的家具建材企業捏了一把汗。
然而,一些業內專家卻認為木門行業的新機遇即將到來。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建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以平均每戶5樘門計算,保障房的木門需求量便達到近2億,因此木門企業未來的市場前景相當可觀。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木門企業在享受巨大市場所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正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專家預測,精裝房將成為未來樓盤項目的主流,在與開發商的合作中,只有具備規模化、批量化生產的企業才能贏得市場,但目前多數木門企業難以達到這樣的水平。于是,"標準門"和"定制門"之間的博弈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與此同時,第十屆中國國際門展上周在京舉行,攜新品亮相的千余家木門企業又為市場帶來哪些趨勢和靈感?
木門離"標準"有多遠
"標準門"是指以固定的尺寸和款式經批量生產的木門,與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定制門"相對。標準門具有質量高、售價低、送貨周期短的優點。盡管它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卻并未被很多消費者所熟知。業內有人對它舉雙手贊成,卻也有人提醒,推廣標準門要謹慎。面對眾多不同的聲音,"標準門"應當何去何從?
現狀
標準門品牌少售價低
記者在家居賣場調查時發現,銷售標準門產品的品牌很少。而這些標準門也并未被掛上特殊的標簽,如果不是記者主動向銷售人員詢問,標準門很難被區分出來,因為單從外觀判斷,它們與其它木門并無不同。
"的確有不少廠家有意嘗試"標準門"的生產,但目前有這種產品的企業并不是很多。"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謝春林介紹,目前市場上的木門大多是"定制產品",通常是按照消費者的喜好和家里的實際尺寸來制作生產木門,而"標準門"則是"非定制產品",廠家按照某種尺寸和花色,批量生產某款產品,"這樣能降低企業的材料成本、節約人工成本。"
據大連盛友門業董事長王永光介紹,標準門的成本比定制門節約近三成。因此,標準門在市場上的售價通常也是同品牌定制門售價的三分之二左右。
標準門占比較小款式單一
"如果不是促銷期,我們的標準門銷售不會超過20%。促銷時,最高曾達到40%。"王永光介紹。
記者在調查時也發現,即便在銷售"標準門"的店面內,"標準門"通常只有1至2款。對比周圍十余款定制產品,"標準門"顯得渺小。
另外,記者發現,目前標準門多以簡約的大眾款式為主。
"對于款式的選擇,我們通常會參考各地經銷商的反饋信息,挑選銷量最好的產品進行流水線生產,批量生產出標準門。"圣象.合雅木門董事長康伯年說。
銷售風險大 市場推廣有難度
謝春林指出,從事"標準門"生產的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他介紹,目前常見的定制門都是"先銷售、后生產",但標準門則是"先生產、后銷售",這將占用企業大量資金。
批量生產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卻增加了企業的庫存。這使"標準門"通常為現貨銷售,送貨周期通常在一兩周內,甚至可以當天或是第二天送貨安裝。但同時,也增大了風險,因為一旦產品銷量不佳,現貨則可能變為長期庫存。
消費者的接受度不高,也迫使一些企業最終放棄了"標準門"。TATA木門董事長吳晨曦表示,他們曾經嘗試過"標準門",并投入數百萬元進行推廣,但最終卻賣不出幾套,于是選擇了放棄。
推廣"標準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建筑的門洞尺寸不標準。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裝飾委員會秘書長張仁指出,不同戶型的門洞都不相同,所以設計師必須現場測量,然后再進行定向生產。同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制品與構配件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郭曉武指出,建筑施工標準的精度是低于產品標準的,這也導致木門尺寸符合標準,但卻與門洞不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