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櫥柜業的發展既離不開家居賣場終端,也不能完全只依靠家居賣場這個模式,特別是在家居建材業自身也面臨著行業大洗牌的時期,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無法獨善其身。櫥柜企業既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在進行渠道擴展的時候,比如入駐賣場,也需要著重選擇實力過硬、服務完善的賣場品牌,如此才能減免無用功。
家居行業面臨種種的困難,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質疑,但是“大家居”仍是行業的夢想,盡量延伸產業鏈和銷售鏈,紅星美凱龍在實施“百Mall”計劃以來,仍然不棄商業地產的模式,并另辟蹊徑建造“智慧型”家居賣場;而家裝、家飾越來成為“大家居”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本土的好運來、紅樹灣、百世家居等盡量豐富自己的產品線。有業內人士認為,傳統家居建材企業向產業鏈下游的領域擴張,將是下一步家居企業發展的不錯選擇,居家一體化是大趨勢。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居民消費增速逐月加快并呈現四個“快于”:商品消費增長快于餐飲,鄉村快于城鎮,網絡快于實體,非耐用消費品快于耐用消費品,但節能和智能家電、家居建材等將成為下半年消費市場的增長點,網絡購物也將成為增長點,商務部擬出臺進一步搞活流通、促進消費的具體措施,帶動家電、家居、汽車等耐用品消費。
大家居時代的來臨,將再次改變家居行業的生態。在賣場相對過剩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吸金”現象,服務好、品牌硬的賣場人氣越來越旺,而服務、品牌都較弱的中小賣場,就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根據家居建材業的現狀可以預測,一部分企業勝出,做大做強,企業品牌化需求催生大品牌獨立店,還可能出現家居集群一條街、品牌獨立店集群等新的終端。
“行內人都看好家居行業的未來前景,許多企業都傾向于不踩剎車,只踩油門,與市場形勢相反的是,每年全國至少要增加600多萬平方米面積的家居賣場,呈現過剩的態勢”,一位企業負責人如此表態,家居行業未來的競爭一定更加慘烈,如今制造業產能過剩,需要尋找平臺消化產品,這使得擴張的家居賣場仍能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但家居賣場的過剩終將誘發行業洗牌,導致部分優秀賣場勝出、擴大,而部分賣場將被洗牌出局。
櫥柜企業借助家居賣場發力渠道和銷售,自然也就要把握好時機和場合,迎風而上的勇氣固然值得欽佩,但觀其變謀后動也是一種策略。在櫥柜市場,企業是生產者,需要接受櫥柜消費者方方面面的考量;在家居賣場,櫥柜企業又轉換為入駐商家,購買的是賣場的硬件設施和軟性服務,所以如何獲得最高的性價比,企業心中應該自有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