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未來5年,紅星美凱龍將以重慶主城區的3—4個大型家居賣場為主體,輻射重慶90%以上區縣,完成對整個大重慶區域市場的戰略布局。”
“2008年9月,我們進入重慶市場。今年8月15日,我們決定退出重慶。”
引言中的話,分別來自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副總裁王偉和亨利·戴家居重慶公司負責人。
一邊是家居大鱷加速擴張,另一邊卻是中小賣場冷清謝幕,面對雛形初現的家居行業寡頭時代,中小賣場該如何脫困?
中小型家居建材市場如何破局
王偉向記者透露,基于對城市格局和消費特性的正確把握,紅星美凱龍在重慶的第一步選擇了江北,第二步跨到南岸,如今將目光對準了二郎。目前,紅星美凱龍在重慶布局的三家大型家居賣場總體量已超過30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渝中區肖家灣又有一家新家居商場落地。雖然這家商場的面積只有6000平方米,但其投資主體卻是全國知名的家裝電商巨頭齊家網,該商場是齊家網在西南地區布局的首家線下商城。齊家網副總裁毛新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慶將成為我們在西南地區的結算中心,未來兩年還計劃在重慶布局3—5家線下商城。”
記者還了解到,宜家在中國最大的門店重慶宜家賣場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本月主體結構將基本完成,預計明年上半年開業。
“這幾天因為打折,一天的銷售量比平時的三五天都多。”亨利·戴一位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賣場地理位置不錯,周圍群體消費能力也很強,但每天就是沒有多少顧客上門。我們也經常上街發宣傳單,但來買東西的人就是很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亨利·戴這樣面臨困境甚至決定退出重慶市場的中小家居賣場并不少。就在今年上半年,入渝僅兩年的格美家私黃泥塝店關門,徹底退出了重慶市場;2010年開業的康德家俱名都也在今年上半年關門。
據了解,2010年4月28日,經營面積為8000平方米的康德家俱名都開業,業內人士認為其位于干道樞紐,有新世紀百貨超市、學校等配套,周邊有江灣國際花都、奧園康城等樓盤,存在大量家具購買需求。一位曾任某大型賣場總經理的不具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像康德家俱名都這樣的中小型家居賣場被大型賣場的價格戰沖垮是大趨勢。
亞太傳媒日前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中國泛家居行業白皮書》顯示,受經濟下滑、樓市調控等影響,最近三年,泛家居建材的賣場面積和經銷商數量成倍增長,但購房者并沒有成倍增長,全國家居賣場過剩50%。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累計銷售5196億元,同比下降6.19%。
“目前,重慶的家居賣場絕對是過剩的。”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重慶家具協會會長趙可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是外地入駐重慶的家居賣場,還是本土賣場,目前都在圍繞一級市場擴張,這樣的局面導致平臺競爭更加激烈。”
在建材家居行業打拼了十余年的職業經理李寶玉說,受益于房地產市場,家居賣場和經銷商曾經度過了一段相當長的蜜月期,賣場遍地開花,商鋪數量大躍進……然而,2008年后短短幾年間,形勢急轉直下。目前,家居市場已經高度飽和,“蛋糕”就那么大,你爭我搶,肯定“僧多粥少”。
“雖然一些賣場在這幾年的行業洗牌中逐漸退出市場,但目前重慶家居賣場的總面積仍在200萬平方米左右,從總量來看依然是過剩狀態。”重慶家具協會秘書長李城達表示。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秦占學則告訴記者:“在賣場相對過剩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一種‘吸金’現象,服務好、品牌硬的賣場人氣越來越旺,而服務、品牌都較弱的中小賣場,就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
李寶玉還表示,工人工資、原材料價格、賣場租金逐年增高,制造成本壓力加大,然而家具的價格卻不能同步上漲,因為終端消費者無法接受價格突然升高,企業只能薄利銷售。如果產品不能及時出售,就會造成積壓占用資金。中小賣場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資金鏈斷裂,由于缺少資產抵押,銀行也不愿意提供貸款,一旦資金鏈斷裂就容易倒閉。家具業上游是房地產和家裝,現在房價太高,很多消費者在買完房裝修完之后就沒有太多資金購買家具,這也是中小賣場生存困難的重要方面。
中小賣場戰略布局不清晰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賣場過剩,但重慶家居市場的活躍度并不低。重慶晟城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主城區商品房總成交量為130142 套,創三年來新高。李城達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重慶家居市場的需求依然非常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大賣場會加速擴張。“目前,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鎧恩家居、聚信美等大型賣場占據了重慶家居市場的主要份額。從去年的數據看,其銷售額占全市家居市場銷售總額的七成左右。”李城達說。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容,如今賣場之間開始比售后服務、比誠信、比產品質量。重慶很多中小賣場做得不好,是因為小平臺的體量太小,知名品牌入駐少,中高檔產品進不去,成不了氣候,這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生存壓力。”趙可平表示。
“中小賣場關的關、倒的倒,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自身的定位沒有得到市場認可。”李城達認為,“比如德意家具城、南亞家具這類賣場,走的就是中低端路線,面對的客戶群就是工薪族,因為定位非常準確,所以即使在激烈的競爭中也做得很好。”
進軍三四線市場求更大空間
“中小賣場想要生存,就要學會打‘游擊戰’。”中國建材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秦占學表示,“中小賣場必須轉型升級,避免與家居大鱷‘貼身肉搏’,可以考慮向三四線市場發展,比如進軍區縣建家居建材超市,在一個小區域內搶占先機。”
《2013年上半年中國泛家居行業白皮書》指出,裝飾材料、家具、泛家居、門窗、衛浴、定制家居、整體家居、地板、陶瓷等10個子行業的市場調查顯示,一二線城市經銷商生意下滑,三線城市持平,四線城市正在上升。
對于目前重慶市家居賣場的布局,趙可平認為,中小賣場一定要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要找準自己的消費群體,讓自己的消費群體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未來的市場競爭將考驗每一個平臺,經濟實力強的大型賣場可以做綜合性賣場,但對中小賣場來說,細分市場的空間更大。”趙可平說。
精準定位力求發展
“賣場的定位非常重要。”西部建材城總經理周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賣場從去年開始實行以紅木為主體的獨立店經營模式,通過紅木家具推高家居產品的定位,吸引客源。前兩年家居市場行情不好,去年初我們這里的獨立店空置率達到了60%,但現在空置率是零。”
聚信名家匯負責人陳紹友則表示,家居行業已經到了變革時期,純粹的促銷、價格戰等已經沒有意義,營銷模式應該向服務型、休閑型轉變。“聚信名家匯去年推出了空間藝術中心,引入國內知名設計師和工作室,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消費支撐。此外,賣場還打破了家居賣場下午6時或7時就停止營業的常規運作模式,讓消費者在晚飯后也能逛賣場。”陳紹友介紹說。
針對定位的問題,李城達指出,中小賣場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資源情況、流通平臺情況等來定位和確定發展方向,千萬不能盲目出牌,更不能“打一槍換一炮”,長期、頻繁地轉移陣地將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