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國內木門產品營銷呈現一種跨越式的發展,而并不是有序的從實用的告知型轉向精神享受型,娛樂消費者變成了愚惑消費者。很多企業注重概念的開發和背景包裝,但忽略了對目標市場的培養和核心產品的建設。我們在培養消費者的感性需求時,更加要注重理性訴求,因為消費者知道的越多,他越容易產生消費。
從核心產品功能,到產品特性,再到延伸需求(這種需求往往就是概念),從目前市場的開發程度和消費者的認知程度來看,他們對木門產品的理解存在認知模糊性。從一定意義上他們還不了解這種產品的用處和好處,而目前對于絕大部分木門企業來講,都在極力的開發和倡導產品概念。
在我們為產品和企業進行定位和概念開發而絞盡腦汁時,可以多從產品本身進行思考,從核心產品、產品特性和概念上進行組合創作,核心產品提供的是消費者的使用價值,而以外的價值是消費者的享受價值(我們多稱為附加值)。從這一點來看,木門企業要明確其主次關系,在什么樣的階段該采取什么樣的產品營銷策略,以滿足市場的真實需求。
從歷史經驗來看,產品的定價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銷售。價格和價值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木門產品的價格定位基本上是從產品本身來定格高低,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材料,所用的板材是通過***認證,所用的五金來自***國際名牌…。他們在極力的推銷名牌效益,自己的展廳賣自己的產品,還不如說很多木門企業在為他人做“嫁衣裳”。很多品牌喪失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只能靠這些來證明自己的水平,自然定價是水漲船高。然而他們忽視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企業沒有“心”,除了傳揚別人的好處之外,自己一無是處。
價格定位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產品的價格: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包裝成本等一系列可見成本,至今來講這部分報價系統一直是產品報價的基礎;一是產品以外的價格,即附加值。擁有附加值就以為擁有比別人更有的價值優勢。如果僅僅依靠國際名牌的產品價值撐場面,那么這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企業。中國的企業善于學習,但模仿更甚于此,一個企業從頭到腳都是國際元素,背景是合資、設計師來自國外、設備如此,產品如此,理念如此,名字如此,包括營銷和表達都是青一色的國際化。所以我們的很多企業都沒“心”,都被國際化給偷走了。
很多國家都從中國進口木門產品 ,他們除了看到我們的產品好之外,就是價格便宜。再不好的創意設計,會用中國的產品?對了,他們用來貼牌,依靠品牌,翻倍的提高產品價值,著實被國際化的渠道商給愚弄了一把。中國木門企業 不是非要模仿和復制,做好真正的自己,把自己的人歸納成本土優勢,做不好沒關系,做好了過自己的品牌生活。我們除了要追求經濟回報外,更要注重附加值的建設,企業的“心”是整個團隊濃縮的結晶,中國的木門企業沒有理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