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口木材有很多選擇余地,哪國也不能壟斷價格。”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名譽會長朱光前的話印證了陶的觀點。他介紹說:“近幾年進口烏克蘭針葉原木增長很快,今年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13倍,烏克蘭森林面積比新西蘭要大,應該還有很大潛力。北歐的瑞典鋸材出口量世界第二,質量好,過去市場主要在歐洲北非和日本,最近瑞典芬蘭針葉鋸材開始進入中國市場,3年增長7倍。智利輻射松資源是新西蘭1倍多,中國市場上智利鋸材3年增長3倍以上。”
“三足鼎立”之勢
“在整體針葉材市場上來看,俄羅斯(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占據針葉材市場的主要份額,俄羅斯和歐洲為一個陣營,美國和加拿大為一個陣營,最后,太平洋島國為一個陣營。云杉、冷杉、落葉松和樟子松為俄羅斯和歐洲的主要品種;鐵杉、花旗松、SPF的樹種和南方松為美國和加拿大的主要品種;太平洋島國地區主要以輻射松為主要品種,導致了中國市場形成了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綏芬河市友誼木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湘峰對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有著獨到的見解。
陳湘峰進一步解釋,從地區劃分來看,鐵路沿線區域,俄羅斯的主要市場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中原地區;其特點為,距離港口較遠,沿著鐵路沿線區域。華南市場主要以板材為主,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太平洋島國,當然也包括少量俄羅斯(歐洲)的板材。華東市場主要以美國和加拿大的原木和板材、太平洋地區島國的輻射松和少量的俄羅斯(歐洲)原木為主。北方沿海市場,如大連、青島和天津,同華東市場有相同之處。由于各種因素,如價格、運輸、政策和人為等因素,都可以對各個區域產生一定影響。每個大區域的范圍是處在一種流動變化的狀態。
由于木材的可替代性,對外國原木和板材進入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也是因為這樣,可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和競爭。陳湘峰說:“最初我們只關注于俄羅斯的木材,但是,我們逐漸發現,北歐的很多材料,基本上可以替代俄羅斯的材料,而且價格上更具有競爭性。這對我們是一件好事。由于最早SPF以其價格優勢,讓中國市場接受,對俄羅斯的原材料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但是,SPF價格飆升后,給俄羅斯(歐洲)帶來了新的契機。”
從陳的論斷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的原材料都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行。在消費者考慮到價格等因素的時候,總會有一個新的突破口存在。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這體現了各國家間的材料共同發展并且相互制約的特性。“對于境外以木材為資源性的國家,在中國木材市場上,很難真正實現全盤壟斷,價格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消費者只對產品價格有忠誠度,對品種沒有依賴性。”一句話,目前在中國市場上,除了材質有一定差異外,價格和運輸成本決定了其品種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放眼未來
在這個國際貿易大博弈的棋局中,各方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朱光前認為,國外木材生產貿易企業要了解中國市場行情,不要盲目抬高價格,如北美的SPF,國外供應商比照美國今年市場價格確定中國市場價格,但中國情況不同,會給雙方造成損失。木材是可再生資源,不是緊缺戰略物資,不可能像鐵礦石那樣能由少數國家壟斷價格。北美、俄羅斯、北歐、智利、新西蘭等都有大量針葉木材資源,互通性很強。
朱光前進一步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需求市場,特別是前幾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吸引了世界主要木材供應商來華貿易。今后會發生一些變化,總的需求仍然很大,但增速會放緩。木材貿易商要關注大趨勢,不要跟風,不要抬價出售或搶購,上半年因此造成價格倒掛虧損的企業不少。
那么該如何推進世界木材與木制品貿易健康發展?除了盡快組建世界木材與木制品貿易組織,加強世界各國政府、木業組織、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以外,陶以明著重指出要抓緊研究制定國際規則及相關標準。一是要通過世界木材與木制品貿易組織等機構,研究建立國際通用的木材與木制品貿易規則及相關標準,為限制或減少某個國家或地區單方面實施技術與貿易壁壘,實現公平貿易提供科學依據。二是要幫助發展中國家盡快建立和完善木材采伐和木材貿易法規、標準。當前在眾多的木材出口國中,有一些國家存在著森林資源不可持續開發與利用的問題,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他認為,要實現全球森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讓世界各國的消費者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木材與木制品,關鍵是幫助木材出口國按照國際貿易規則與本國實際情況,建立完整的木材生產與貿易的法規、標準及管理隊伍,而不是以謀取本國或本地區經濟或政治利益出發,或假借環保名義采取單方面行動,或通過技術或貿易壁壘阻止正常的木材與木制品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