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國內首部家居家裝行業貿易標準《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已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為新規的一大亮點,家居裝飾服務實際施工的費用不得超過事先約定的工程合同報價的8%,超過部分由企業承擔,而業主主動要求增加的項目除外。這條規定引起包括木門等家居建材業人士的極大關注。
眾所周知,在家裝裝修合同上是允許有增項的,但日前出臺的《規范》對于增項的費用作了明確的規定。《規范》還要求,“裝修基礎工程至少兩年保修,防水工程至少5年保修。”同時,商家應配合顧客進行包括對甲醛、苯等的室內環境檢測,檢測結果應符合GB50325的要求,由顧客在場監督并簽字確認。這些規定的出臺有助于解決坐地起價和環保檢測無人問津的現狀。
據了解,在裝修過程中,絕大多數業主都會面臨裝修公司中途加價的行為。而對于保修部分,一些裝修公司則表示,保修做不到這么久,尤其是防水工程。有業內人士認為,在裝修過程中,“增項加價”是件很常見的事情,如何評判“增項加價”,主要看其增加的幅度是否合理。
新出臺的《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對這些問題有了明確的要求,消費者遇到此類問題訴諸法庭將不再漫長。此外,市民在簽訂裝修合同時,應對合同內容盡量細化,對可能存在的違約行為要做到合理預防。
對于新規將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新規對消費環節作出了明確的消費指引,但在現實操作中,像總價超原報價8%需由裝修公司承擔、檢測室內裝修空氣標準等規定在執行上有一定的難度。”以裝修報價為例,裝修公司大可在報價環節上采取“預松不預緊”的方式,加上實際施工中的積極溝通來讓業主增加裝修費用預算。即便業主對提升預算并不滿意,前者也不大可能因適度提價而終止正在進行的裝修工程。至于室內空氣檢測方面,新規雖明確裝修公司需配合顧客進行對有害物質的室內環境檢測服務,但在收費標準、檢測有效期限等方面并無明確說明,相信這需要日后進一步修改才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