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在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正確引導下,今年前三季度,建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37億元,同比增長23.8%,比去年同期增加372億元,總體呈現穩中有升增長態勢。
建材行業經濟效益的穩定回升主要是建材工業產業結構的變化、遏制新增產能、企業挖潛降低成本等多種因素相互疊加作用的結果,是與“兩個遏制”息息相關的。遏制產能和穩定價格是相互作用的,按照遏制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穩定水泥、平板價格的作用看,估算約占建材工業新增利潤總額的30%左右。從降低管理、財務和銷售三項費用看,企業節約挖潛降低生產成本,估計占建材工業新增利潤總額的15%左右。
一、遏制新增產能已經成為行業主流意識。遏制產能過剩工作的有效推進,已經在行業內形成了產能過剩是造成當前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經濟效益長期低位徘徊甚至下滑的直接原因的行業共識。企業充分認識到在市場需求仍保持適度增長的情況下,造成行業經濟效益下滑、企業虧損面擴大、價格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產能的過快增長而導致市場無法消化所造成的。
二、產能釋放速度有所放緩。今年以來在政府部門、聯合會等多方呼吁以及全行業企業共同努力下,水泥和平板玻璃新增產能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已具備投產條件的企業也在持觀望、等待態度。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32條,新增水泥熟料生產能力4053萬噸,新增產能僅為去年全年新增產能的43%;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浮法玻璃生產線17條,累計新增產能6184萬重量箱, 新增產能僅為去年全年新增產能的45%。
同時產能釋放速度也有所放緩,2013年第一季度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6條,熟料能力1774萬噸;第二季度新增生產線9條,熟料能力1117萬噸;第三季度新增生產線7條,熟料能力1162萬噸。在這些新增的水泥、平板玻璃生產線中,據中國建材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跟蹤,大部分都是2012年就已經基本竣工的項目,同時目前在建的水泥、平板玻璃項目至少有一半以上都不同程度地放緩或停止了建設。遏制產能過剩初見成效。
三、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的初步遏制,為全行業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奠定了基礎。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的初步遏制,為市場消納供需矛盾提供了緩沖,制止或緩解了價格下滑的慣性,對于穩定今年水泥和平板玻璃的價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6月份以后,水泥價格呈現總體下滑,且波動幅度較大,第三季度與第二季度相比,每噸水泥平均價格就下降了8元左右,而今年則明顯不同,今年4月份以來水泥出廠價格總體保持平穩,且呈現出緩慢回升的態勢。
對于平板玻璃價格,盡管今年以來平板玻璃出廠價格基本維持在每重量箱70元左右波動,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呈現出逐月回升態勢,進入9月份,每重量箱平板玻璃出廠價格已達到71.9元,這也是自去年1月份以來月度最高價格。
遏制了新增產能,穩定了市場秩序,從而保持了價格相對穩定,這也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今年前三季度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30億元,同比增長20%;平板玻璃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7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8億元。
四、高耗能產業產能遏制促使煤炭價格回落和水泥煤炭成本下降。去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鋼鐵、水泥等主要耗能行業能力的遏制和產量增速的放緩,煤炭供應和價格趨緩,為水泥經濟效益回升創造了條件。1~9月份建材企業原煤購進價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55元。根據目前水泥單位產品煤耗平均水平計算,噸水泥煤耗成本下降約6元,水泥制造業因此減少煤耗成本100億元,毛利率比去年同期回升0.3個百分點。
雖然建材行業經濟效益實現了穩中有升,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兩個遏制”工作的初見成效僅僅是這項工作的開始,還需要全行業全力以赴,共同應對,仍要將之作為今后一段時間內聯合會及全行業的重點工作。
警惕水泥粉磨能力的過快增長。雖然當前水泥產能釋放速度有所放緩,但是應該看到,截至9月末,全國水泥產能已達31.9億噸,比2012年增加1.2億噸,占2012年新增產能1.73億噸的69.4%。這其中大部分是粉磨站項目,水泥粉磨能力的增幅遠高于熟料產能的增長幅度,將使水泥價格低位徘徊,遏制水泥新增產能不能忽略對水泥粉磨能力的關注。此外,目前仍處于在建階段的3.5億噸熟料產能、5.6億噸水泥制備能力都標示著遏制新增產能的巨大壓力。
2012年末,全國3491家水泥生產企業中粉磨企業1790家,水泥制備能力11.5億噸,占水泥能力37.4%,當年粉磨企業產能利用率只有67.7%,遠遠低于水泥企業平均水平。粉磨企業生產受熟料供應和水泥市場需求雙重因素制約,能力往往按水泥銷售旺季需求預期配置,這也是近年來隨著粉磨企業數量的增加,水泥行業能力利用率不斷下降的重要原因。水泥粉磨企業的規劃布局,更應該充分考慮資源配置和市場需求。
警惕平板玻璃過剩產能再度膨脹。隨著平板玻璃市場的稍有好轉,部分企業擴張、復產的沖動也在加大,這也是今年以來玻璃新增產能釋放速度仍較快的原因。今年新增的17條浮法玻璃生產線中,2013年第一季度新增生產線2條,能力741萬重量箱;第二季度新增和復產生產線6條,能力增加1483萬重量箱;第三季度新增和恢復生產線9條,能力增加3960萬重量箱,產能釋放的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地區平板玻璃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同時在今年新增生產線中,有5條是復產,其余12條全部都是去年已基本建成,等到今年市場好轉后就點火投入運營的。平板玻璃行業這種由于產能過剩而導致的周期性陷入困境的局面應該得到警惕和提前處置。
從歷史上看:2004年浮法玻璃能力利用率90.1%,當年平板玻璃制造業實現利潤34.4億元,比上年增長173.8%,2004和2005兩年分別投產浮法玻璃生產線25條、22條,年新增能力都在8000萬重量箱以上,2006年浮法玻璃生產能力突破5.6億重量箱,當年能力利用率下降到86.2%,平板玻璃制造業虧損4.1億元;2007年平板玻璃制造業實現利潤33.4億元,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下降到8.2億元,2009年市場好轉恢復到44.8億元,2010年攀升至94.6億元,然而2009年~2012年,浮法玻璃投產和復產生產線135條,增加能力5.4億重量箱,2011年全國浮法玻璃生產能力突破8億重量箱,當年能力利用率下降到84.5%,2012年浮法能力接近9億重量箱,能力利用率下降到79.5%。2011和2012兩年,平板玻璃制造業實現利潤分別比上年下降67.6%和68.5%,2012年全行業利潤只有9.7億元。2011年以后,經過建材聯合會和玻璃協會以及平板玻璃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行業過剩產能得到遏制,2013年平板玻璃制造業利潤總額有望恢復到60億元。
目前全國浮法玻璃在建生產線47條,在建能力1.9億重量箱。其中半數以上項目在2011年以前開工,四分之一在2010年以前開工。在當前平板玻璃市場價格好轉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投入生產運營。另外,2002年至今全國關停浮法玻璃生產線74條,其中停產冷修或停產未拆除生產線約40條,涉及浮法玻璃能力1.2億重量箱,也有可能恢復投入生產運營。平板玻璃行業目前10.4億重量箱的生產能力,面臨3億重量箱新增或者復產能力的壓力,行業上下應該警惕,應該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平板玻璃行業經濟效益惡性循環周期的再次出現。
警惕應收賬款激增造成財務風險。今年以來建材企業應收賬款大幅增加,財務壞賬風險加大。9月末,規模以上建材工業應收賬款凈額4039億元,比今年年初增加近700億元,比去年年末增長20.8%。
9月末水泥企業應收賬款凈額比今年年初增加153億元,比去年年末增長23.9%。9月末余額793億元,相當于2.5億噸水泥貨款沒有收回。
9月末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應收賬款凈額比年初增加262億元,比去年年末增長15.1%。9月末余額1740億元,相當于三分之一的貨款沒有收回。
9月末建筑技術玻璃企業應收賬款凈額比年初增加50億元,比去年年末增長21.6%。9月末余額282億元,貨款沒有收回的平板玻璃和加工玻璃,相當于4億重量箱平板玻璃原片。
今年以來建材企業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準確無誤地向我們警示:當前建材市場仍然是買方市場。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已經從往年的25%以上回落穩定在20%左右。建材市場需求仍然穩定且有小幅增長,但增幅回落,建材企業對市場需求企盼不能過高,應抑制能力和產量的過快增長,保持合理的市場供給量,保持市場供需平衡和合理價位。目前應特別警惕防止財務壞賬風險。如果今年年末建材企業應收賬款仍然維持在4000億元以上,按去年建材多數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計提率計算,將吞噬150億元以上的建材利潤。
我們要以貫徹國務院[2013]41號文件作為化解產能過剩、提高運行質量、調整結構的主要抓手,遏制產能過剩的工作重點應逐漸過渡到建材各產業過剩產能的預警、預處理;在市場好轉情況下的新建項目的死灰復燃;提高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將粉磨站納入遏制產能過剩的工作范圍;加快兩個“第二代”技術研發,解決技術同質化等方面。經過努力,我們相信建材行業將不斷加快從規模數量型轉向經濟效益型發展模式,實現全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