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在經歷了去年兩輪鋁廠減產之后,國內電解鋁行業的洗牌已經悄然開啟。從價格低迷時河南、江蘇、湖北等地高成本鋁廠的主動退出,到《鋁行業規范條件》明確要求160KA以下落后產能淘汰,新建產能必須采用400KA及以上電解槽,再到電解鋁直供電模式的日益普及,如今的鋁行業已經越來越推崇產能的低成本與高效化,換言之,鋁廠的投建正愈加突顯成本低廉與資源稟賦占優的趨勢。
這直接引起了國內電解鋁在產能布局上的“東減西增”,具體表現在,1—11月,西北總產量達到了1075.28萬噸,占到總產量的比重接近55%,顯著高于前年同期的47%。這其中新疆地區的電解鋁產出增長迅猛,11月產量已經升至27.44萬噸,僅次于河南,而前年同期新疆產量僅在11.27萬噸。此外,我們也看到諸如河南神火這些原本處于高成本區域的老牌電解鋁企,早在2011年就率先進入新疆,近兩年其位于河南省內的鋁產能關停了近四成,而新疆神火的產能投放則穩步攀升,產能西遷的用意顯而易見。
再考慮到2014年1月印尼禁礦令執行的風險,盡管2013年鋁土礦進口規模巨大,短期應不存在供應短缺的危機,然而一旦禁礦令長期推行,那么中國電解鋁的原料缺口就極有可能出現,而即便只是原料進口價格的上漲,也會進一步加快鋁行業的洗牌,推動電解鋁產業向資源稟賦占優的區域更快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