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發展日臻成熟的直接后果,是網絡技術應用新的發展方向。互聯網自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已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征,并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 電子商務對于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1)大幅度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作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商務信息載體和運送平臺,電子商務降低了信息來源成本;突破行業和產品物理特性的限制,使交易范圍急劇放大;彌補信息的不對稱性,實現交易信息互換和交易行為的虛擬市場化。從目前市場情況看,電子商城、網上書店和網上拍賣等交易行為,無不體現與傳統交易相比的信息成本優勢。信息成本的低廉形成了對電子商務生存的最有力的支撐。 (2)大量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銷售成本和購買成本。電子商務為買賣雙方在網上直接交易提供了現實可能性,縮短了供求之間的距離。繞過傳統的經銷商而直接與客戶溝通,企業可以將需求直接轉化為企業的生產指令,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使得零庫存生產成為可能。在批發領域,電子商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傳統商業在商品流通渠道中的批發職能,使批發商的作用大大削弱。除了農業生產資料要面對眾多零星的農戶以外,大多數生產消費者都有可能直接上網采購生產資料。而對于普通消費者,則可以通過網絡購買降低購物成本。 (3)有利于形成高效流通、交換體制。電子商務構成了虛擬社會中的整個商品交易龐大網絡,實體社會中商品的盲目實物移動轉變為有目標的實物移動。借助于電子商務的信息溝通和需求預測,企業可以組織有效生產,形成高效流通、交換體制。政府則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將市場、企業和個人聯接起來,方便地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 (4)有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電子商務大量運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必將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特別是促進了現代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強了經濟結構自身的穩定性。電子商務以新供給創造了新需求,又以新需求推動了新供給,促進了社會總供求的良性互動,推動了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從而延長了經濟擴張期,減小了經濟波動的幅度。 目前困境 盡管電子商務有許多傳統商務不可企及的優勢,但在我國障礙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 一是傳統的購物觀念和方式根深蒂固,網上購物不直觀是消費者最大的心理障礙。在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的今天,花樣百出的騙人把戲比比皆是,面對面交易還怕上當受騙,要人們"隔山買老牛",還是需要費一番躊躇的。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