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 產業目前面臨的風險 2005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將進入國際市場作為重要戰略。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帶動下,2007年中國工程機械產銷突破2223億元人民幣,進口49.4億美元,出口87.0億美元,全年市場銷售總規模為304億美元,出口已占中國工程機械總產銷量的28.6%。目前,我國工程機械國內市場總規模和出口總規模都已經位居世界重要位置。2007年~2008年以來,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出現新變化,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如何應對再次成為重要課題。 目前,中國工程機械的產業風險主要體現在: 一是企業成本在多重因素的拉動下持續增加,出現了成本增加疊加效應和快速增加效應,工程機械產品成本上升30%~60%,企業出現經營風險,工程機械凈利潤已下降10%~20%; 二是因人民幣升值,企業出口報價提高,國際競爭力下降;三是企業對目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缺乏明確判斷,部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計劃有所擱置。 "十一五"期間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重要轉型期,由內需向國際型,由規模增長向核心能力增長,由產品向品牌轉型,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 相關對策和建議 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目前消化成本采取的措施,一是從產業鏈角度,把成本壓力往上游轉移,導致上游配套商壓力增大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下游方面,目前下游采購商接受漲價的程度有限,多數只能接受漲價10%,幅度再大就會出現外商詢價、觀望和不簽單的情況。二是企業自我消化,加強內部管理雖然有助于提高競爭力,但過度消化可能會影響企業利潤和長遠發展能力。基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我國相關行業企業負責人應該采取如下措施來積極應對成本壓力。 1.加強對國內外經濟和市場走勢的分析。目前國際經濟因受美國金融危機連累而放緩,美國正面對一場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應加強對當前國際金融形勢變化和國際市場需求走勢的密切跟蹤研究。發展是硬道理,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大的市場之一,但人均GDP低,內需和投資都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必需動力。國內工程機械市場主要靠投資拉動,2008年的冰凍和地震災害,以及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都將進一步促進包括基礎設施、新農村、城市化、西部開發和環保項目等重大項目的投資,因此,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目前首先需要把握好國內市場。國際方面,雖然世界經濟面臨種種下行風險,但中東、亞洲等國經濟發展仍然前景樂觀,我國工程機械產業應對國外市場充滿信心。 2.加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工程機械產業屬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放緩從某種程度而言對于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是重要機遇。企業要積極進行資源整合,在競爭中形成和整合優質資源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國工程機械品牌企業在發展核心資源的同時,應積極整合國內外的研發、技術、標準、產品、銷售、資金等資源,擴大技術進口"引進來"和對外投資"走出去",在并購中我國企業需重視風險分析和防范。應堅持科學發展觀。企業應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品牌建設、加強自主研發等方面增加技術和資金投入,這在短期內雖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但這是在目前中國經濟走勢下,工程機械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3.建議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建議政府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改善融資環境,提供信用保險支持,提供信息、培訓等公共服務,改善貿易環境,幫助企業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引導企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目前國家已降低貸款利率和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 4.建議行業組織發揮更大作用。行業組織應強化行業協調、自律,加強與政府的溝通,積極反映企業訴求,組織技術輔導和交流,加強對外宣傳,樹立行業形象,提供信息服務,開展義務培訓,組織會員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等。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