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冒著厚厚的積雪來到綏芬河市位于南溝木業工業園內的綏芬河大亞木業(黑龍江)有限公司,在6萬多平方米廠房內,看到一片繁忙的生產調試場面,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大亞木業一張張高密度纖維板在生產線上緩緩下線。 綏芬河大亞木業年產22萬立方米中(高)密度纖維板項目,是綏芬河市重點引資項目之一,由有著中國"木業航母"之譽的江蘇省丹陽大亞科技集團公司投資5.2億元人民幣興建的。該集團總部設在江蘇,擁有著"圣象"、"康樹"、"大亞"等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和中國馳名商標,已建成人造板、地板、家具三大業務板塊。企業規模、生產能力、還是科技創新水平,在國內木業行業中都堪稱龍頭。 綏芬河毗鄰俄羅斯遠東地區,年進口木材超過700萬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20%左右,被冠名為"木業之都"。全市400多家木業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300萬立方米。但是這些企業大多數是木制品初級加工,缺少對刨花、木屑、碎料進行綜合利用、精深加工的能力。每年50萬噸"三剩材"很難在當地全部消化,多運往外地,運輸、人力、物力成本較高,所收回的費用較少,影響了當地木業循環經濟發展。而大亞中高密度板項目開工生產,每年將直接消耗當地80%的"三剩材",這種方式將極大地推動當地木材企業經濟良性發展。 據專家分析,目前綏芬河無論是木材加工企業,還是與俄合作的企業,其產品以粗加工居多,多數科技含量不高。要想在木材加工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一方面,應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品牌。另一方面,面對國際上原料成本日益上漲,企業還應建立節約機制,充分利用木材加工生產的剩余物、次小薪材等資源,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和循環利用率,實現林木資源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隨著"大亞"木業的投產,"木業之都"的木材產業也實現了"吃干榨凈",產品由粗加工向高精端邁進,綏芬河也成為中國木業向俄羅斯進軍的前沿陣地。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