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2014中國(煙臺)房地產與綠色建筑高層論壇”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世紀廳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建設報和煙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論壇上,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姜中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博士梁浩,現場解讀當前綠色建筑和住宅產業化國家政策,并針對201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深度闡釋。
發展綠色地產是大勢所趨
劉志峰會長開宗明義,發展綠色地產是當下房地產的大勢所趨。“什么是綠色地產?不是簡單地種幾棵樹,搭建幾個好看的景觀,是要構建能夠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將資源能源最大化使用的好房子。近年來,霧霾天氣不斷蔓延,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把綠色地產上升為國家行動,強制執行綠色地產標準,是房地產轉型必須要走的路。” 劉志峰表示,要明確綠色地產的方向和目標,建筑宜居性好,使用壽命長的好房子,提高土地的使用強度。綠色低碳在建造使用過程中盡量減少原材料消耗,少用一些礦物能源,多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
“開發商要開始重視產品認證。提高住宅產業化水平,通過成套技術成本控制,提高建筑的綜合質量性價比,規范涵蓋科技生產施工使用全過程的施工標識化體系,盡快出臺綠色地產政策有關鼓勵政策。”劉志峰說,“房地產業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繁榮期,現在正處在飛速的換檔期、政策調整期,重在企業完善、品質提升。”
綠色建筑發展亟待政策扶持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姜中橋在論壇中明確表示,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共分4個階段,2007年之前我國綠色建筑處在啟蒙階段,主要的工作就是宣傳推動。2008年-2009年是綠色建筑起步階段。2010年-2012年屬于發展初期,綠色建筑初步發展起來。2013年開始國家綠色建筑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綠色建筑發展迅速與政府的一系列鼓勵政策密不可分。綠色建筑發展以來,政府從鼓勵引導、政策激勵、強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動發展。標志體系的越來越完善,增量成本越來越低,技術發展的愈發成熟和綠色理念得到越來越大的社會認同。”姜中橋說。
談及未來綠色建筑發展的趨勢,姜中橋說:“綠色建筑咨詢業將完成歷史使命,一星級綠色建筑將成為強制性要求,綠色建筑適宜技術將更加成熟,建筑工業化將成為綠色建筑的重要抓手。”
新型城鎮化要以地方特色文化為本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在論壇中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規劃、開發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快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中,要實現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盡量避免出現留守老人、兒童,讓農民工享受市民權益。新型城鎮化,不能只鋪攤子、拼資源,要堅持集約、緊湊、低碳。”
針對新型城鎮化,不能只有物化沒有文化,要傳承文化,塑造城市特色的問題,宋春華突出強調“發掘城市文化資源,強化文化傳承創新,把城市建設成為歷史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魅力空間,形成多元開放的現代城市文化。”對舊城改造和新城區建設,宋春華給出建議“要注重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留住存續城市文化記憶。新區要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與原有自然人文特征相協調,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發展。要優化城鎮布局,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的發展小城鎮。”
綠色建筑產業發展模式仍需探索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梁浩,在論壇中直指綠色建筑產業價格不透明、要素材料類目繁雜、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供需匹配性較弱、全鏈效率低下、產業鏈主體誠信體系弱、專家資源輻射力有限、標桿案例市場宣傳乏力、行業互動溝通渠道匱乏、論壇內容生產機制不完善、垂直專業人才瓶頸突出等需要解決的問題。
“綠色建筑的技術研發尚處于起步階段、綠建產品標準化程度不足、綠建消費激勵手段也比較匱乏,導致綠色建筑主動開發與消費意識較弱。建材產業縱向和行業橫向信息表現為不對稱,市場價格不透明、供應鏈響應程度緩慢。并且綠色建材產業縱橫流通阻力重重,綠色建材組合系統性不足。寡頭型交易模式使得市場渠道分散”梁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