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明
幕墻是建筑的外圍護結構。需直接安裝于建筑結構上,且安裝精度要求較高。而土建施工誤差較大,并與建筑結構的難易,造型的復雜程度,施工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這就造成幕墻施工與土建誤差的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是:
1.提前對已完成的土建結構進行測量,測出誤差范圍和部位,為設計提供依據。
2. 在設計中對所注尺寸鏈進行優(yōu)化配置,根據建筑物樓型確定一個或多個基礎尺寸線,以基礎尺寸線組成一個或多個尺寸鏈。把誤差在每個尺寸鏈中進行調整,而不至于把誤差累積。..
2 建筑質量控制與檢驗評定標準
2.1 建筑施工允許偏差
根據《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J301-88中之規(guī)定,把與幕墻設計有關的允許偏差列表如下:
土建混凝土工程允許偏差
注:H為柱、墻全高 土建砌磚工程允許偏差
評定標準 允許偏差的評定分為合格和優(yōu)良兩等
3 尺寸鏈的含義及特性
含義:尺寸鏈是加工或裝配過程中,彼此相互聯(lián)系構成封閉形式的一組尺寸。尺寸鏈有如下特性:
1) 各尺寸彼此連接并構成封閉的形式。
2)尺寸鏈中,某一尺寸的精度受其他尺寸精度的影響。
4 、幕墻設計中尺寸鏈的應用
由以上尺寸鏈的含義和特性中可以看出,在一個尺寸鏈所組成的環(huán)中,封閉環(huán)尺寸的公差比任一個組成環(huán)尺寸的公差都大。所以機械設計時,在工藝尺寸鏈中,應選取不重要的尺寸環(huán)作封閉環(huán)。在裝配尺寸鏈中,封閉環(huán)是裝配最后形成的。
在幕墻設計中,因所允許的偏差較機械加工大很多,所以其偏差有較大的空間進行調整。尺寸鏈應用的主要作用是做好定位位置和數(shù)量的選取,遵守最短尺寸鏈原則,把誤差在最短尺寸鏈中進行調整。
4.1 建筑工程歸施工圖中的尺寸鏈
建筑施工圖中所給出的定位線,是施工定位、放線的重要依據。凡承重墻、柱子、人梁或層面等主承重構件,都會給出定位線。
其與平面定位時用平面定位軸線,與立面、剖面定位時用立面定位軸線和標高線。
建筑施工圖中,每二軸線間或每二層高間組成一個尺寸鏈。其各層梁、板、樓梯位置及柱、墻的相互關系尺寸都以定位軸線、標高線為基準標注:
按建筑質量檢驗規(guī)范,建筑施工時,要求按樓層進行檢驗。可見其施工也是按二軸線間或二層高間尺寸鏈進行誤差調整,這也是與施工圖紙相吻合的。
4.2 幕墻設計中尺寸鏈的應用
4.2.1幕墻與建筑結構間隙的調整
幕墻與建筑結構間關系如圖:
因土建柱、墻體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H/1000并不應大于30㎜,且允許有30%測量點的垂直度超差,所以幕墻與土建結構間隙a值應視土建結構形式(測量放線結果)選取。并應盡量靠近結構,以利于幕墻轉接件受力,減少封修工程量及降低成本。
(1) 當土建結構為矩形梁、混凝土剪力墻時,因不能對土建結構進行剔鑿,所以a值宜取大些。
(2) 當土建結構為框架磚混結構且混凝土框架梁有外挑板時(如圖)
可根據測量結果適當減少a值。在遇有土建結構超差時,,經與業(yè)主、設計院及土建方協(xié)商后,對粱挑板進行剔鑿(如下圖)。
4.2.2平面圖尺寸鏈標注
幕墻平面圖中,所注尺寸應以建筑軸線做為基準定位。分格尺寸的標注可按分格連續(xù)排列,但對于門窗及重要部位,都應給出定位尺寸。并按建筑圖中尺寸鏈形式,按最短尺寸鏈原則標注,把每跨范圍內的偏差在二軸線范圍內調整,而不得把偏差累積。
4.2.3立面、剖面圖尺寸鏈標注
立面、剖面圖中,標高是重要定位尺寸,幕墻分格立面圖、剖面圖中,應以標高為定位基準線。
因士建控制標高誤差時有每層允許偏差(為土5㎜)和全高標高允許偏差。所以幕墻分格應按每層調整偏差。標注尺寸鏈時應在每層標注定位尺寸,把尺寸鏈定在一個層高范圍內,以控制幕墻分格線的標高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