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是拉動綠色消費、引導綠色發展、促進結構優化、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產業融合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綠色建材實際上完全浸透著十八大的綠色發展理念,是當前我國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指明了我國建材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政府要采取疏堵結合的策略,著力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在以工信部為業務指導、中國建材報等單位具體籌建的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前夕,國務院參事、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蔣明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做出了以上表述。
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建材行業是資源、能源依賴型產業,在傳統生產工藝和過程中,其排放的溫室氣體和氮氧化物等,會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以水泥為例,每生產一噸水泥熟料,需要消耗110千克標準煤,同時會排放約856千克二氧化碳。這種情況下,在全生命期內有效減少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利用”特征的綠色建材的生產與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今,我國綠色建材產品在整個建材市場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
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1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手發布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的《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旨在加快綠色建材的生產和應用,對綠色建材的評價,以及水泥與制品性能、高性能混凝土、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及構配件、鋼結構和木結構建筑、平板玻璃和節能門窗、新型墻體和節能保溫材料革新、陶瓷和化學建材、綠色建材下鄉等都做了相應的要求。
“綠色建筑和建材的發展不僅能有效控制能耗、保護環境,更重要的是還能推動整個城鎮規劃建設,拉動建材服務需求,進而刺激國內經濟增長。上述兩個《行動方案》為我國建筑和建材行業下一步的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蔣明麟表示,“當前,國家正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少地方面臨拆遷重建,棚戶區住房改造,對于建筑建材需求巨大,而傳統建材存在用量大、耗能高、污染較嚴重等問題,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要。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為綠色建材帶來了巨大發展契機,可以說綠色建材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綠色是指全壽命周期
“發展綠色建材不能只專注于材料的某一階段,而是要關注它的全壽命周期。”蔣明麟給記者舉例說,若某一材料在生產過程中雖然是低碳環保的,但在使用過程中耗能過大,它就不是綠色建材;即便在使用過程中是綠色環保的,但在其使用壽命結束后不能再進行回收利用,不能資源化處理,依然會給環境和資源造成巨大損失,那這種材料也不能定義為綠色。
據蔣明麟介紹,他剛剛起草完畢的《大力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的建議中,就非常明確地補全了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塊短板:所有部品、備件和材料以及建筑物在使用周期結束之后,無論以什么方式結束,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應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原則發展循環經濟。
“發展綠色建材對我們來說既是一項重大任務,也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事情。首先要定義全生命周期每一個環節的綠色評價標準。這個標準也不是固定的,將隨著社會進步和對生態要求的嚴格而不斷提升改進。我國修改標準的周期要不斷縮短。”蔣明麟強調說,“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的成立,意義很大,聯盟一定要關注材料的全生命周期概念,原料的開采、生產加工、使用維護、回收利用等都必須符合綠色環保概念,否則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聯盟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務重大。”
對于綠色建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蔣明麟認為,一定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綠色建材標準評價體系,包括生產標準、產品檢測和評定標準。在綠色建材產業鏈中,我們一定要重點關注品牌建設、標準建設、計量手段和測量儀器儀表水平的提升,只有這三點完備才能對我國綠色建材的行業發展形成技術支撐。
疏堵結合推廣應用綠色建材
關于綠色建材,社會和媒體關注并討論已久,政府和行業協會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營造了較好的社會氛圍。但在實施過程中卻總讓人有落實不到位的感覺,或者不好執行下去,這里面的核心問題是什么?該如何去解決?
就這個問題,蔣明麟分析認為,落實不到位的核心就是認識問題與經濟問題。現在市場上,不使用綠色建材與使用綠色建材相比,其經濟效益更好,根本原因是人們只關注眼前利益,而不關注長遠利益;只看重價格,而不看重價值。研發生產綠色建材必然要投入成本,這個成本是要往下追加到使用者身上的。從長期來看,綠色建材所擁有的節能、環保、低碳等性能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是劃算的,但現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只在乎眼前利益,在購買時價格能少一塊是一塊,至于今后使用過程中綠色建材所產生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他們看不到,也沒有人給他們算綠色建材全壽命周期的經濟賬,所以就購買了非綠色建材,出現了綠色建材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蔣明麟建議采取疏堵結合的策略。首先,政府可通過科技立項資金扶持和貸款貼息等方式提供產業發展前期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研發生產綠色建材。綠色建材產品必須依靠良性市場運作,企業要結合技術進步和優化管理降低成本,讓百姓真正買得起綠色建材。這樣才有利于推廣普及綠色建材。為此,我們就必須補短板,把成本降下來。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因為價值的原因,節能環保的綠色建材和建筑物可能比非綠色的價格會高一些,所以我們在社會上要倡導和營造一種關注長遠利益、注重商品價值的氛圍。
“對于不節能、不環保的產品,政府可以制定綠色建材產品入市標準,否則不允許它上市銷售,這里就需要有相應的評價體系和檢測標準。非綠色建材不能在市場上銷售就逼迫非綠色建材生產企業去轉產綠色建材,否則就直接被市場淘汰。政府在發展綠色建材等新興產業方面要多采取有疏有堵的政策,才有利于這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正是考驗我們政府執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時候。”蔣明麟再次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