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玻璃企業,環保執法人員要檢查什么?接下來為大家梳理一下。
步驟一:檢查企業環保資料
首先核查企業是否具備營業執照,環保審批、驗收等基本資料,看看企業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的情況。其次對照環保資料,對企業生產車間進行現場檢查,核實生產設備,確認是否存在擴建情況。對于無牌無證、環保手續不齊全的企業將予以立案處罰,強制關停。
步驟二:生產檢查
玻璃行業的主要生產流程是原料--配料--熔化--成型--退火--檢驗--包裝,檢查各個流程的生產管理是否存在紕漏,例如污染物的收集方式是否合理、廢料存放是否規范等,避免由于生產管理不完善而造成意外污染事件。
步驟三:污染物及治理設施檢查
玻璃行業的主要污染物為窯爐生產時所產生的廢氣,這類廢氣因含氮氧化物,受陽光照射、氣溫差等因素的影響,煙氣顏色會顯現為不同程度的淡黃色。窯爐應配置廢氣收集設施,確保廢氣得以完整收集,廢氣經脫硫除塵等治理設施治理后,達標對外排放。
對玻璃行業進行污染物及治理設施檢查時,重點檢查其窯爐所使用的燃料類型和治理設施運行情況。
部分玻璃企業還存在碎玻璃清洗工序,檢查時將觀察廢水管道是否完好,廢水是否全部收集,治理設施運轉是否正常。
總而言之,環保檢查就像醫生問診,檢查清楚企業的“健康”狀況。在這過程中,“望、聞、問、切”,缺一不可。
“望”:審核企業的環保資料,檢查企業生產情況和物料使用情況,還有企業廠內是否有敏感物料。
“聞”:檢查企業是否有化學物品的殘留氣味。
“問”:詢問企業生產狀況、生產工藝以及原料使用狀況等情況。
“切”:檢查暗角、雜物堆放處、污染產生工序周邊管渠以及上鎖房間等,查看企業是否存在隱瞞“病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