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對于世界經濟形勢的走向,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給出了新的預測。
4月12日,世行在其發布的新一期《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中指出,2018年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預計將保持強勁,增速可達6.3%。持續且基礎廣泛的全球復蘇前景和旺盛的內需支撐著這一樂觀前景,不過對穩定與持續增長面臨的新風險須加以密切關注。
該報告稱,中國在2017年經濟增速超過預期之后,隨著經濟繼續從投資向國內消費轉型,政策更加關注放慢信貸擴張速度和提高增長質量,預計2018年增速將溫和放緩至6.5%。
該報告強調,盡管前景看好,但東亞地區的政策制定者應當認識到并著手應對新出現的挑戰。防范發達經濟體加息快于預期和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升級帶來的短期風險,需要收緊貨幣政策和加大財政緩沖。為了提升更長期的增長率,促進公共和私人投資、生產率增長和人力資本將是關鍵。
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促增長
世行指出,除中國外,東亞其他發展中國家2018年增速預計將繼續穩定在5.4%,反映出內需和外需持續旺盛的影響。由于投資和私人消費前景改善,印度尼西亞和泰國2018年增速預計會加快。菲律賓2018年增速預計會保持穩定。馬來西亞和越南增速預計會放緩,原因是前者的公共投資增速放緩,而后者的農業生產在2017年回彈后趨于平穩。
其中,幾個較小型經濟體的增長前景普遍看好,一個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緬甸2018年經濟增速預計會上升,但投資前景有可能隨著若開邦的事態發展出現惡化。
而蒙古國增速能否加快,也取決于持續的宏觀經濟穩定。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巴布亞新幾內亞可能會出現周期性復蘇,但近期的地震可能會影響增長前景。柬埔寨增長預計會小幅加快,老撾有望穩定增長。
與此同時,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增長前景喜憂參半。斐濟和所羅門群島預計會出現增長放緩。由于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和對大宗商品進口的依賴,較小的太平洋島嶼國家預計會溫和增長但有波動。
世行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蘇迪爾?謝蒂表示:“雖然東亞地區增長前景樂觀,但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存在短期和中期挑戰。應對這些挑戰需要采取措施減少發達經濟體加快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并在面臨政策不確定性、特別是國際貿易政策不確定的情況下,加強更長期的增長前景。”
世行還稱,為了化解宏觀經濟穩定所面臨的風險,各國需要考慮收緊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對于那些債務水平高或信貸增長快、在發達經濟體加息的情況下有可能加劇其金融部門脆弱性的國家,這一點尤其重要。
而為了應對整個地區中期增長放緩的前景,各國需要尋找提升長期增長潛能的途徑。這可以包括一個政策組合,其目的是:實現改善公共支出和基礎設施提供;深化貿易一體化和改善貿易便利化;實施有利于提高競爭力的改革;人力資本建設。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機制抵抗貿易威脅
世行在報告中指出,鑒于全球貿易體系面臨持續威脅,東亞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東盟經濟共同體、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展協定、“一帶一路”倡議等機制,深化自身的貿易一體化和便利化。隨著各國調整制造業導向的發展戰略以適應節省勞力的技術和自動化帶來的新挑戰,以及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界限日益模糊,如果實施得當,這些倡議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提升競爭力,對于尋求適應技術發展給制造業帶來的持續變化的東亞各國也很重要。營商環境的各個方面,對于決定國家的制造業命運,很可能會變得比勞動力成本更重要。而且,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基本算術、識字能力和對數字技術的熟悉程度將會十分重要。
而提高學校教學效果在很多東亞國家都是一個重點,因為大部分學生雖然身在學校、但很多人卻沒有學到知識。關鍵的第一步是統一制度和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來提供學習的基本條件。此外,教育系統應當集中精力確保基礎教育公共支出的公平性;從學前教育入手讓學生做好學習準備;提高教師的選擇性和工資待遇及職業發展前景;系統地利用評估指導教學。
此外,為了確保缺少經濟安全的人口不掉隊,加強社會救助和保險計劃、加強抵御系統性沖擊的韌性是關鍵。經濟韌性對于太平洋島國尤其重要,通過建立主權財富基金以及改善臨時遷移計劃準入可以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