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0后新生購買力的逐漸壯大,中國門業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銷售網絡都在不經意中悄然發生改變。針對80后市場的需要,門企已經不能單純提供可見的"硬"產品了,那些不可見的"軟"產品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80后的消費觀念,決定著門企的投資方向。
個性化產品的需求是80后消費主方向
80后這群人,是在"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體會不到物質匱乏的滋味,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因此,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是很旺盛的。在家裝上,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就表現得相當突出了。
個性化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表現為定制化產品,這就要求企業在提供產品服務的時候要加大個性化內容的比重。它需要生產企業有更高的素質,同時具備更專業化和人性化的知識,能夠主動提供服務。表現在門業生產上面就是:門企已不是簡單生產可視的"門"了,門企更需要提供一種全方位的服務,從而去滿足80后的個性化需求。
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就要求門企在市場潛力的拓展方面,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發現市場。門企要加大對"服務"的投入,要重視產品的設計、安裝流程的設置。如果這方面做得好,產品的利潤就可進一步提高。可見,定制化產品將有著廣闊的前景。
80后品牌消費更有市場
正因為80后這個消費群體是在"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的消費不只是在消費產品,更是在消費"感覺"。這個群體對品牌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強烈。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中產階層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到2011年左右,中國中產階層的人數將達到約2.9億,占城市人口的44%。這個階層增速預計在2015年達到頂峰,總購買力達到4.8萬億元。 到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數量將從1.5億增長到4億以上。他們不僅生活在北京、上海、廣州,也有大量居住在小城市。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消費市場,在這個消費市場的構成結構里,80后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群人中有不少人除了有較多的家庭存款外,還有更大的消費沖動。品牌的作用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門業產品也不例外。
門企的品牌工作是一個很系統的工程,它不僅要有一個品牌形象,而且還要打造一個讓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品牌故事,形成獨特的品牌文化去吸引80后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門企的決策者有一種投資的心態去創品牌,要用培養孩子的態度去打造品牌。
消費線上線下立體攻勢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就變成了80后生活中的必需品,"家里可以沒有電視機,但一定要有電腦"。中國人口結構正在改變過去的消費模式。通過線上的網絡了解信息,再通過線下的溝通完成交易,這將是80后對門業產品消費的一個重要方式。
越來越多的門企經營者加大了對線上網絡的投入,這一點是正確的。"TATA"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企業。"TATA"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在國內的行業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這當中,網絡起了相當大的作用。"TATA"的這種做法,將越來越多地被同行的其它企業學習和效仿。
線上的網絡提供了一個信息傳播的平臺,線下的專賣店就是產品交易的主戰場。這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銷售售渠道。線上的工作做足了,線下專賣店也要配合好。導購人員的素質都需要一個提升。
櫥柜的產品價格要比門的產品要高,導購人員的素質總體來說也要比門業的高,這一點很值得門業經銷商去學習借鑒。面對80后的這個消費群體,門企有可為,而且大有可為。這就看企業如何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