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國內房地產業如火如荼的發展,也給裝飾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在整個裝飾的環節中所占份額較小的行業,也捕捉到了發展的契機,逐漸在裝飾業內開始占據一席之地。
近日,針對中國業發展的現狀,中國木門行業協會副會長、TATA木門公司董事長吳晨曦先生指出:中國的木門行業面臨洗牌。
吳晨曦表示:木門的制作和安裝原本是建筑行業的一個配合工序,只是最近十幾年,木門才開始了工廠預制的過程。木門行業成為獨立的行業,也是從木門的工廠化預制開始的。由于歷史較短,木門行業的發展仍處于探索與突破階段。雖然目前木門行業發展很快,許多企業新秀顯示了較足的上升勢頭。事實上,從行業的發展歷程與背景,及結合當前形勢來看,國內木門品牌雜、技術含量低、配套性差、附加值低!經營狀況表現為品種單一、質量產品良莠不齊,式樣互相模仿,規模小、美譽度低、產品附加值低!我國住宅產業發展,裝修市場日益火爆,二次裝修、裝修檔次日益提高,裝修檔次界定離不開木飾,而裝修行業的木制品制作和表現的技術手段、技術水平、作業環境無法代替機器成品化的質量、品質、安裝的快捷、裝修商和用戶購買裝修木工板,飾面板,然后現場制作木門、由于受場地,機具,環境,設計,技術等因素的限制,作業功效品質均低下,無法制作外觀時尚,強度及平整度高,質量有所保證的木門,而制作材料及工費與工廠機器化產品相差無幾!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2億平方米木門的需求量,相當于整個歐洲市場的年使用量。一方面,巨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了供給,木門生產企業快速增長,截至目前,光北京地區的門業制造商就有400多家;另一方面,市場如此之大,行業規模也不算小,卻是非流水化、非規模化生產。原因何在?吳晨曦透露:現在國內木門企業年產量達到兩萬套的企業就非常稀少。他指出中國是最近兩三年才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套門生產,以前門框和門扇都是分開生產的,而歐洲門業制造發達國家如德國在20年前就開始了成套成品門的生產。除了難以規模化生產,品牌價值的欠缺也成為困擾中國門業發展的一個問題。
吳晨曦認為:市場需要規范,需要引導。雖然中國木門行業會出臺相關的標準,由于木門行業的進入門檻不高,許多投資商紛紛進入該行業,使得該行業呈現雜亂無序的局面,在這場“木門盛宴”中,我們不難發現繁榮背后存在的隱憂——激烈的市場競爭產生的價格戰。木門生產廠家的增多使企業不得不以價格來爭取客戶。而壓低價格使企業利潤大減,最終的結果只能在成本上做文章。面對這種局面,很多企業選擇的做法是想方設法降低材料成本,這其中就可能出現使用不環保、不合格的材料。如此原料加工的成品危害消費者的同時,也損害了企業信譽。如果這種企業過多,甚至遍及整個行業,導致消費者不愿選擇該行業產品,那么這個行業就會失去明天。其次,利潤的降低還會導致企業縮減對新產品的創新和研發資金的投入,從而限制企業的創新能力,使企業走進“死胡同”,最后走向衰亡。如果整個行業長久處在這樣一種惡性循環中,那么其企業發展就會受到限制。
2007年,中國木門行業仍然會保持高速發展,進一步走向成熟,但已出現的惡性競爭趨勢令人憂慮。要想中國木門行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需要企業經營者和行業協會一起努力。提高企業的品牌培育意識,加強企業之間的交流,提升木門行業的地位。隨著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角逐行業“領頭羊”的位置。擴大規模來提升競爭力是最直接的途徑。可要做到這一點,憑借這單打獨斗似乎有些力不從心。未來,不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上升到新的資源聚合層面。只有擁有一名出色的領導者的團隊,才能被稱得上是一個好團隊,同樣,行業也是如此,只有擁有能夠引領行業的企業,那么這個行業才能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美國、日本的經濟如此發達,正是因為他們的國家擁有幾大企業做先鋒,帶領其他企業沖向光明。而我國現在所缺乏的就是這種企業。所以要想提升我國木門行業的地位,就應該采取良性的資源整合,一個企業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但兩個企業整合后所創造出的價值就是無法比擬的。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