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房地產和裝飾建材業的發展,業近10年迅速壯大。4月15~18日,第九屆CIDE中國國際門業展覽會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展會旨在打造一個“國際化、規模化、專業化”的大型商貿平臺,拓展綠色貿易的市場份額。展覽包括裝飾工藝門、 、、竹木門等諸多產品。
2009年我國木門總產值超過600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木門生產中心和消費市場。我國每年有1億多平方米的木門潛在市場,年需求量6000萬~7000萬套,而木門生產能力不足需求量的1/3。與巨大需求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低和知名品牌缺乏,連全國最大的木門企業 TATA和夢天的年產量也不足總量的2%。木門產業呈現出群雄逐鹿的發展態勢。
生產地域化
我國木門業形成了大京津地區、東北地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六大生產區。其地域性差異明顯,長江以南的木門產品進入長江以北市場的數量較多,反之較少;大型木門企業多在東部,西部地區的木門企業規模偏小、管理水平偏低。
在“精品木門,東北制造”新聞發布會上,東北知名木門企業集體亮相,著力打造東北精品木門。地理標志可以使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由于差異化而更具競爭力,而東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緊鄰中國最重要的木材進口國俄羅斯,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非常適于實現地理標志與品牌的互動,進軍全國市場。
木門進軍異地市場,除營銷渠道外的最大問題是產品質量。由于各地區平衡含水量不一,異地生產的木門 很可能開裂變形。筆者在展會中接到數十家廠商的宣傳單,宣傳集中在產品原料、外形、功能和環保方面,很少提及售后服務。而售后服務完善才能為木門品牌 贏得良好的口碑,實現全國性商業布局。
產品標準化
盛典木作設計所所長周援在專題講座“中國木作成品化戰略升級”中指出,中國傳統木作模式“現場制作”,近10年已演變成商家量尺、工廠生產、現場安裝的“套裝”模式,并向工業時代成套木作的“成品化”模式演變。
我國初步達到工業化生產木質套裝門的企業超過3000家,門業現狀大致相當于歐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產品規格無序。歐美門業經過優勝劣汰,如今只有6種款式。統一規格是中國木門發展的必然趨勢。圣象•合雅木門等企業推出的“標準門”,在保證質量、避免資源浪費、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還用現貨供應克服了交貨期長的缺點。
質量規范化
由于出口退稅政策的扶植和價格優勢,我國木門貿易順差很大,但進口比出口每噸貴出3倍之多,其根源是我國木門產品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木門業魚龍混雜、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投訴率高,已是行業公認的事實。單就木門材料而言,實木門的出廠價格少則2500元,多則上萬元;實木復合門 價格1000~3000元;工藝門價格400~1000元。而消費者很難從外觀辨別,很容易被無良商家欺詐。不久前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木質門誠信企業表彰大會”,對木門的質量保證起到了推動作用。
木門的質量保證不能只停留在行業表彰、企業承諾階段,木門 行業規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雖然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中國木質門業標準》,對木門的材質、包裝、含水率和驗收做出了嚴格要求,但一些經銷商并不買賬。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有木門企業 5000多家,達到標準要求的企業只有近2000家,不足一半。在木門質量標準完善的同時,相關部門還需嚴把質量關,防止一些新品牌、小品牌用低價擾亂市場。
品牌定天下
我國木門產銷量大,但缺乏知名品牌。品牌缺失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營銷方式單一和技術創新的缺乏。木門 業的門檻低,無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就可以打入市場,但打造強勢品牌卻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含量。我國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約30家,產品創新是這些大企業實行品牌戰略的當務之急。展會期間,在亮馬河大廈舉行的“嘉寶莉漆杯”第六屆居室門設計大獎賽,是鼓勵門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的積極行動。
中國木門行業的中小品牌多而分散,各自的市場份額不大,卻是市場的主流。隨著產品規范化和相關法規的健全、國際木材價格上揚對利潤空間的擠壓,他們面臨著或轉行或被兼并的危機。專家推測在2~5年內,中國木門業將徹底洗牌。然而木材種類繁多,同質化競爭小,市場既需要霍爾茨德式門這樣的高檔木門,又需要面向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木門,行業細分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發展契機。房地產業在向二三線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國家林業局又將復合門等木制建材推薦納入“建材下鄉”產品目錄,中小型企業若能適時進行戰略性調整,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并開發潛在客戶,仍有希望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營銷多元化
在中國門業(營銷商)實戰營銷論壇上,主講嘉賓介紹了許多營銷理念。多數木門企業的營銷方式大同小異,廣告缺乏針對性,不能突出自身特點,而營銷多元化將是木門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是消費者時下關注的話題,眾多木門知名企業負責人在展會發表了“木門行業地碳環保宣言”,打出低碳口號,但多數企業未找到口號與產品的契合點。木材作為可再生資源,本身就具有區別于塑鋼、鈦鎂合金等不可再生建材的環保特點,這一特點是木門的共性,低碳口號在業內競爭中未必能取得宣傳實效。“環保”、“綠色”、“免檢”等詞匯已經出現信任危機,營銷人士應避免讓“低碳”重蹈覆轍,將產品的個性傳遞給消費者以爭取市場。
由于木門生產的可觀利潤,許多著名的家具、地板和企業紛紛轉產,憑借雄厚資金成為木門業的后起之秀。他們正在通過整合營銷模式,用原有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帶動木門產品的營銷。還有一些木門企業把產品的附加價值作為營銷切入點,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廣東潤城創展木門文化藝術長廊”的舉辦商潤成創展,通過強調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品牌價值,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