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作為個性化定制產品,不僅生產周期長而且成本難以控制,在木門非標準化生產多年后,隨著國家建設部要求逐步推行精裝住宅,加之部分消費者對提升木門生產安裝速度的需求,以千川木門為代表的企業大力在所有經銷網絡推廣標準門,為木門市場注入新活力,隨著成本降低的標準木門的大面積推廣,勢必對占據價格優勢的中小木門企業帶來威脅,行業洗牌在即,同時伴隨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揚,非標準木門產品新一輪提價迫在眉睫。
千川為標準木門的誕生醞釀十年
標準木門的誕生與精裝房的逐漸增加不無關系,據了解,成都精裝房比例在過去幾年僅占成都商品住宅的5%,而到2008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高達15%,到2008年9月,成都精裝房供應量已超過2.5萬套,大批精裝房的出現間接促進了木門企業批量化、標準化的生產,為標準木門的誕生墊下基礎。
標準木門的誕生是否是因為消費者對定制木門生產周期長而抱怨太多?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從2000年國家建設部公布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以來,千川就在琢磨著如何打造標準木門,等琢磨透時間已過去10年。
千川木門董事長駱正仁告訴記者,標準木門是大勢所趨,一個是與國家標準相適應,一個是針對普通大眾提供更多選擇,標準木門有生產周期短、生成成本降低、質量更穩定等優勢,為它的誕生千川等了10年,期間遭遇了一些技術難題一直困擾我們,舉個例子,住宅的墻面有12墻、24墻、57墻等規格,墻垣厚度不一樣,加上消費者裝修時廚衛空間有的墻貼瓷磚有的不貼,造成墻體一邊厚一邊薄,對于門這個產品來說,為了迎合不同的墻體,只能采用個性化單獨制作,這就是為什么標準木門一直大面積推行不開的癥結。
專利發明解決標準木門難題
10年的潛心研究終于讓千川找到了打開木門標準化的鑰匙,駱正仁介紹,里面的門扇每家每戶都一樣,標準木門關鍵在外面的門框,因為門框才是與墻體結合的,千川剛剛獲得了3個個人專利發明, 全部是應用于標準木門,其中萬能快裝門套就解決了門框與墻體結合的難題,此門套有兩種規格,可以適合99%的成都普通住宅,這是千川的獨門武器,也極大地抬高了競爭門檻。據了解,為了發明推行專利技術和產品,千川已貸款3000萬,由于產業升級推動進步,政府主動為千川貼息。
據了解,千川于明年元旦推出的標準木門從款式上選取的是暢銷款,大約有20個款式4種顏色,都是與家居風格搭配的萬能色。至于價格,駱正仁透露,肯定會比非標準門的價格有所降低,標準化批量化的產品降低了中間環節的費用,節約下來的20%的費用千川將全部讓利消費者。
新一輪木門提價將于2010年初呈現
標準木門由于機械化程度提高,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自然價格會比非標準門低,標準木門的降價會對非標準木門帶來影響么?廖勇軍說,千川對非標準門提價,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因為生產資料成本今年上漲厲害,特別是去年10月份以后上漲了至少8%,還有勞動力成本也翻番,以前一個普通的打磨工人一個月工資1500元,現在不得低于3000元,對于木門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講的確壓力很大。
記者了解到,千川非標準木門的提價拋開客觀原因,其實也不是單純的漲價,也會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東西,比如千川對原材料、油漆工藝、營銷服務、售后服務等方面都進行了升級,特別是新采用的UV烤漆技術,自動化噴涂色澤均勻,由以前的面著色改為底著色,油漆會滲透木材肌理色澤比以前持久。產品和服務的全面升級給消費者帶來的仍是增值。
標準木門促進中小企業洗牌
標準門的出現是否會對非標準門帶來沖擊?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看來不會,因為木門定制目前還是普遍形式,標準木門和非標準木門針對的是不同的受眾需求,標準木門針對的市場是精裝房工程業務、強調短周期的普通業主,非標準木門針對的是個性化群體,兩種產品的出現均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
據千川木門營銷總監廖勇軍介紹,千川推出的標準木門預計將來會占到整個集團業務的30%-40%,千川1分廠生產非標準門,新投入的2分廠生產標準門,在產能上保證供應。
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標準木門的大面積面世,較為低的價格擠壓了市場空間,中小木門廠之前占據的低價優勢將蕩然無存,木門行業的先知者已經聞到了一絲血腥,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