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三峽新材(600293.SH)、旗濱集團(601636.SH)、南玻集團、中國玻璃(03300.HK)等多家玻璃生產企業被傳發出漲價函。“漲價函屬實。”三峽新材證券事務代表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玻璃產品漲價是根據市場來決定的,目前玻璃市場(行情)處于波動期。至于公司其他玻璃產品之后是否也會隨之上調價格,則“要看市場的價格”。
天風期貨研報指出,當前正值玻璃需求的季節性旺季,加上政策利好和需求改善帶來的提振,玻璃廠的訂單和出貨情況均有所好轉,多個地區產銷率提升至100%至130%左右,湖北地區更是超過150%。隨著需求轉旺,玻璃庫存已連續三周下降,全國樣本企業的總庫存比9月初下降了近15%。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玻璃生產企業漲價與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政策因素、供需關系變化、市場行情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等多個因素緊密相關。“比如,政府和行業政策對玻璃行業的生產、流通和市場需求有較大影響。環保政策、產能限制等政策的實施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從而影響玻璃期貨市場的供需關系和價格走勢。此外,房地產相關政策也會影響玻璃的需求。”柏文喜表示。
多家玻璃生產廠家提價
近期,網傳一份蓋有“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公章的《調價通知》顯示,根據當前市場形勢,“結合我司實際情況”,三峽新材決定對公司產品所有等級出廠價格作適當調整。
具體而言,5mm及以下厚度白玻小板所有規格、等級出廠價格上調2.00元/wb;3.5mm及以下厚度大板所有規格、等級出廠價格上調1.00元/wb。同時,Low-E鍍膜玻璃上調0.05元/M2。上述價格從10月24日起執行,所有區域汽、船運價格同步調整。
三峽新材并非個例。10月22日—23日,旗濱集團旗下長興、平湖、紹興、漳州、合院等多家基地接連發出2份調價通知函,稱根據市場及該公司實際情況,擬定于10月25日起該公司福特藍及鍍膜上調40元/噸、白玻、薄板產品上調20元/噸,并強調“后續還將繼續擇機上調價格”。
10月24日,中玻控股龍巖基地稱,10月25日起,白玻產品上調1元/重箱。2天后(10月26日),該公司再宣布,即刻起白玻上調2元/重箱。與旗濱集團一樣,中玻控股龍巖基地也表示“后續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適時上調價格”。
綜合信息顯示,10月以來,多家玻璃生產廠家陸續宣布提價,包括信義玻璃、福建新福興玻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巨潤建材有限公司、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瑞玻玻璃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產廠家均發出了調價通知函;漲價產品涵蓋浮法玻璃、白玻、灰玻、鍍膜玻璃等常見產品。
據悉,國慶節前一周,沙河(中國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玻璃廠家就率先發漲價函,節前玻璃價格較9月低點上調67元/噸。國慶期間,沙河玻璃價格再漲,累計上調80元/噸;10月3日起,其他區域陸續提漲。據媒體報道,“十一”假期中,各地玻璃廠掀起漲價潮,多地玻璃市場交投活躍,產銷率超100%、深加工訂單環比增約33%,玻璃廠家甚至出現“零累庫”。
另據東興證券研報統計,以5.0mm浮法玻璃為例,全國均價在2024年9月29日改變年初以來的下跌態勢,開始提價,較9月27日提高5.71元/噸。其中,華北地區率先提價,華東緊跟,而后其他地區也開始提價。一改2024年2月29日以來浮法玻璃價格持續下跌的趨勢。而2024年2月29日以來,浮法玻璃價格持續回落,從當時的2037.14元/噸回落至9月27日的1141.43元/噸,累計降幅達到43.97%。
政策預期、產能停放等多重因素所致
至于漲價原因,諸多玻璃生產商均歸結為“市場情況”。三峽新材券事務代表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玻璃產品漲價是根據市場(行情)來決定的,目前玻璃行業市場處于波動期。
玻璃行情走強,有季節性因素的推動,8—11月本就是行業需求最旺盛的時期。天風期貨研報指出,當前正值玻璃需求的季節性旺季,加上政策利好和需求改善帶來的提振,玻璃廠的訂單和出貨情況均有所好轉,多個地區產銷率提升至100%至130%左右,湖北地區更是超過150%。隨著需求轉旺,玻璃庫存已連續三周下降,全國樣本企業的總庫存比9月初下降了近15%。
上述研報進一步表示,當前玻璃市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供需端的驅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前期高庫存導致市場需通過供給端的收縮來推動回暖;其次,房地產政策利好的連續釋放,為玻璃市場的中期需求帶來支撐。隨著地產銷售逐步回暖,剛需改善,尤其在期貨市場升水結構下,補庫需求有所提升,進一步帶動了中下游的補庫意愿。
柏文喜也認為,玻璃的需求主要受到建筑行業活動的影響。比如,春季和秋季是建筑行業的施工旺季,這時對玻璃的需求較大,玻璃期貨價格可能上升。同時,房地產政策利好的連續釋放,也為玻璃市場的中期需求帶來支撐。房地產相關數據回暖,發出積極信號,如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開發投資金額等跌幅同比均有所收窄,國慶假期一手房、二手房銷量都有回升,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玻璃價格上漲。
以浮法玻璃為例,作為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和工業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汽車、家具、家電等行業,其中建筑行業是浮法平板玻璃的主要應用市場。
“政策預期和產能停放等因素推動下游采購需求和供給變化,導致價格變化。”東興證券研報指出,9月份以來央行、住建部等新聞發布會提出要堅決打贏保交房的攻堅戰,做到“應進盡進”“應貸盡貸”“應放盡放”。政策信號提升浮法玻璃中下游備貨和短期投資的信心,中下游企業補庫積極性提升,企業庫存向下游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應端方面,市場傳出玻璃企業集中冷修的消息,供應減量。例如,10月14日,旗濱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截至9月末,全國光伏玻璃在產生產線日熔量合計約10.5萬噸,“近期國內部分光伏玻璃企業通過冷修、減少窯口、暫停冷端加工三種方式調節產能,目前單月玻璃產量已經開始接近組件需求量”。
而在浮法玻璃方面,東興證券統計,2024年以來,放水冷修的浮法玻璃產能約2.9萬噸,浮法玻璃產能開工率較2024年年內高點的85.48%持續回落至10月18日的78.24%,下降了7.24個百分點,較2021年的高點89.46%回落了11.56個百分點,預計四季度還有5550噸待冷修,進一步降低開工率。
天風期貨判斷,未來市場的關鍵影響因素在于政策落地后的實際效果和旺季需求的可持續性。短期內玻璃價格可能偏強,但政策預期不及市場預期、需求高峰結束后的情緒回落等風險,或對市場情緒帶來壓制。同時,隨著玻璃廠利潤修復,產線復產和點火的增加也可能影響后續價格。“總體來看,雖然玻璃市場的反彈有望持續,但供需兩端的復雜性可能使未來走勢波動加劇。”天風期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