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建材業中,遭到反傾銷已不鮮見,從家具到鋼材,再從陶瓷到鋁材,“反傾銷”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業會不會遇到“反傾銷”?
國內木門業,會不會遇到“反傾銷”?九正小編認為,中國的木門出口,暫時還沒有被提起反傾銷訴訟,但這并不排除中國木門業不會遭遇到“反傾銷”。
如果一種產品,在發展期利潤空間不小,但缺乏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各自為戰,行業就會出現“爭搶”利潤現象,也容易在市場造成非理性產能擴張,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并不發達的“世界工廠”,缺乏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必將會引起出口國的警惕。
據筆者觀察,不同國家對中國提出反傾銷訴訟有兩種類型:一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是相對落后的國家,會對中國資源性產品提出反傾銷訴訟,比如2007年8月份,南非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鋁型材(含型材)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就屬于此類情況;而另外一種類型,則是發達國家對中國日用消費品的反傾銷調查,比如,一直懸而未決的歐盟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調查,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傾銷”與“反傾銷”的關系時,還需注意地區差異,避實就虛。
近幾年,中國的木門出口,大體來說,是積極的,平均每年出口量以近30%的速度遞增,雖說近期受國家相關政策的限制(比如,去年木門出口退稅率從13%降低至11%),但出口量仍在增長。
木門目前出口受到的反傾銷訴訟可能性不太大:
結合業內形勢,近一兩年內,中國的木門目前出口受到的反傾銷訴訟可能性不太大,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中國木門業興起時間不長,只有8到10年左右的時間
我國目前的木門出口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距全面大規模、品牌化搶占國際市場,與別國搶市場還有一些距離,無論從出口量,還是出口額上看,中國木門產品在國外還是有發展空間的。近一兩年,出現木門的國際反傾銷訴訟可能性比較小。
據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木門出口額為4.94億美元,2007年出口額預計達到5.57億美元,雖然增長13%,但這與家具、陶瓷、鋁材相比,是少之甚少,相比而言,我國木門出口量還比較小,尚不足以對別國市場構成實質性的影響。
第二,產品種類增多,工藝相對提高,部分產品差異化、相對穩固的國外工程客戶的存在,會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起到一定緩和作用
就目前而言,經過快速發展,在中國活躍著3000余家工廠化生產且能達到《木質門》行業標準的生產企業,研發、設計、工藝、營銷模式等有所提升,迎合了國外的需求。企業雖存在產品同質化現象,但由于數量大,其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化,這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各門企間大規模惡意低價競爭的時期,還沒有來到,還有著相當的發展空間。
第三,成本上升,將刺激產品價格穩固提升,也將延緩反傾銷訴訟的到來
近些年,包括原木、密度纖維板在內的原材料價格和人工、運輸費用的上漲,木門生產成本增長,企業基于成本考慮(近年國內有些木門企業已開始重視品牌建設),不會輕易壓低價格,木門價格穩定是主基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外木門市場還是認為“中國制造”木門產品有利可圖,每年也吸引不少境外客商。所以,木門的國際反傾銷訴訟可能性還比較小。
面對反傾銷訴訟也不要畏懼
雖說近一兩年,對木門業提起反傾銷訴訟可能性較小,但并不意味在局部會出現貿易“磨擦”,面對類似于反傾銷的訴訟,我們也不需要害怕。可從中外勝訴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特別是從最近鋁材反傾銷訴訟的初步勝利可看出,當“被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積極面對。
而對“反傾銷”訴訟,我們木門企業也不要畏懼,把進行反傾銷訴訟想象是一只惡老虎,即使對方是惡老虎,也要充當起武松的角色。其實“傾銷”與“反傾銷”是一種正常的國際貿易爭端,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好“反傾銷”這一國際爭端,達到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市場需求,從而擴大產品知名度。如何預防反傾銷訴訟對我們木門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應高度關注的問題,國際市場風云變幻,我們必須防患于未然。
小結:
中國木門行業近一兩年遭遇反傾銷調查可能性不大,但這并不代表在局部發生貿易磨擦,更不代表3-5年后不會出現反傾銷調查,如何避免反傾銷的根本——是增加我們木門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要將賣“資源”變成賣“品牌”,努力提高木門產品附加值,塑造自主品牌,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