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被譽為“西南木都”,是中國國際家居產業總部基地,全國五大家具產業基地之一,共有木門生產企業300 余家。但像千川、天天、龍馬等形成規模的川派門企不多。那么,面對后金融危機、物價上漲、房地產業方向不明朗等一系列問題,川派門企中的中小廠家如何在生產上掌舵自己的命運?
物價上漲 對中小企業影響不大
據悉,7月份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致使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明顯增加。當前,國務院采取了四項措施抑制物價上漲,以保障經濟平穩發展。
那么,在外圍物價上漲較快的形勢下,川派中小門企如何規避物價上漲給門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筆者就此采訪了華業木門的總敬禮向波先生。
向總認為,門業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大企業影響較大,但對中小門企的影響較小。向總說:因為中小門企的產量小,對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小,但是大企業不一樣,規模大的門企產量較大,對原材料需求量也較大。比如小廠一個月生產一百套成品,原材料每米價格上漲十塊錢,對利潤影響不大。而對于大企業來說,如果一個月生產一萬套,原材料價格上漲十元,就會導致原材料投入的成本高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就壓縮了很多。所以,物價上漲主要還是對大型門企的影響較大。
而面對原材料漲價木門經銷商則采取了逐步提高門產品售價的方法來加以應對。東蓬門業負責人李爽說:原材料上漲,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利潤減少了,經銷商只能通過適當漲價來維持正常的經營。
未來中小門企整體家居理念不現實
在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下,眾多業內人士已經開始尋求轉型之策。據筆者了解,四川的大型門企都在考慮以門為主打產品情況下,進行家居整體配備,尋找做大做強之路。那么,四川的中小門企是否也適合這條路呢?華業木門的向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對他門企未來的整體家居規劃表示贊同,這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必然結果。但是,中小門企不適合走整體家居的發展之路。
因為中小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很多環節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每年上萬套門的產量對中小門企是個瓶頸,很難突破。如今,成都門業市場趨于飽和,中小門企做整體家居配備風險較大。而且,四川門業未來還會重新洗牌,很多中小門企將被淘汰出局。
噴漆師傅是中小木門廠命脈
中小門企生產過程中人工操作環節較多,比如造型、磨平、尺寸、樣式、噴漆等,尤其是噴漆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產品質量的優劣。俗話說:“三分木工,七分漆工。”但門企內高技術噴漆師傅很少,很多企業采取油漆外包策略來解決噴漆技術不過關的難題。
由此可見,未來的川派中小門企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存活下去,必須積極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市場中搶占空白地帶,爭奪細分市場,逐漸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