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行標雜亂難抉擇 呼吁國標盡快出臺
不論是國家標準還是行業標準,最終目的都是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以達到規范行業的作用。但記者采訪發現,面對品類繁多行業標準,大多木門企業卻“不買賬”,行業專家也指稱“行業標準作用不大”。
“所有協會制定的行業標準我們都不執行”吉林森工總經理趙崇聯接受記者采訪時回答的很干脆。當記者問企業執行什么標準?趙崇聯稱,暫時還沒有明確的標準,通常檢驗機構采用哪個標準企業就執行哪個標準,“我們接觸的質檢單位采用建設部出的《建筑木門、木窗》標準多一些”。
“標準太多了,我們選擇執行發改委的《木質門》標準”,接受記者采訪的龍甲木門董事長榮紹群有點不淡定,“標準之間還有‘打架’的情況,受傷害的其實是企業,希望盡快出臺國標”。原來去年在中消協展開的一次質檢中,龍甲、春天等木門由于“浸漬剝離”不達標被登“黑榜”。而有關“浸漬剝離”的規定,發改委的標準中根本沒有這一項檢測,建設部的標準中就有,到底哪個標準說了算,無人能下結論。
對于繁多的行業標準,榮紹群稱,行業標準沒必要不停的細化,“標準太多了反倒讓人容易迷茫,有一個大標準就夠了”。
夢天木門王秋艷告訴記者,夢天采用的是企業標準。原來夢天木門根據現在通用的幾個行業標準制定了企業標準,“企業標準比國標、行標都嚴格,所以執行起來也不會糾結該選擇哪個標準”。
對于行業標準,參與制定多項木制品標準的曲丕良表示“從不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曲丕良表示,行業標準通常都是參加編制國家標準的單位受啟發而編制的,初衷是想給行業起一個帶動作用。“行業標準制定的原則應該是實用性,如果不具備這一要素則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質檢單位:從未采用過協會制定的行業標準
一個標準的出臺,目的就是約束企業的行為,維護消費者利益。質檢單位作為判斷企業行為是否合格、消費者權益是否被侵害的第三方,其在檢測時都采用哪些標準?記者調查發現,所有質檢單位均表示不采用行業協會執行的標準。
北京家具質檢站站長羅昕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執行的幾個標準都比較老,與木門行業現狀存在很大偏差”。羅昕還指出,質檢單位在接到用戶委托對產品進行檢測時,其檢測時所要依據的標準也是根據用戶的委托來進行,但“行業標準通常沒有用,不具備法律效應”。
記者從國家人造板檢測中心了解到,目前檢測中心依舊的標準包含《建筑木門、木窗》、《木質門》、《室內木質門》三個推薦性標準。據該檢測中心負責人透露,消費者購買木門時會跟商家簽訂一個買賣合同,合同內會標明商家所依據的標準。一旦發生消費糾紛需要對木門進行檢測,檢測中心會根據合同中標注的標準進行檢測,“如果雙方協商好了, 也可以要求不按照合同上標注的標準進行檢測,可另選其他標準”。該負責人表示,檢測中心從未采用過各個協會制定的行業標準。
此外,記者通過企業也了解到,浙江省質量監督局、國家林業局華東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木門進行檢測時依據的標準也是《木質門》、《建筑木門、木窗》和《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三大推薦性標準。
結語:
業內指出,在國標遲遲未出臺的狀況下,協會帶頭制定行業標準未必不可。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原本的初衷是規范行業,結果得到的卻是眾企業“不買賬”以及質檢單位的“從不采用”。作為制定各類行業標準的單位,或許是時候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