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木門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過渡期,也是木門市場最為混亂的一段時期。在此期間,很多木門企業都在大打“服務牌”希望能夠在消費者的認可聲中安全的渡過行業的“寒冬”,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木門企業在壓力中選擇了“破罐子破摔”,干脆在這一階段“撈一筆”,于是一些消費者的利益就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損害。
上周林小姐在某建材市場購買木門,銷售人員表示因其購買的數量不足商家規定的最低價格,除安裝費她要自行承擔外,還要加收100元的專門配貨費。
與林小姐遇到了相同狀況的消費者陳先生也遇到了“最低消費”的尷尬,不過他的情況要來得更為讓人老火。因為他是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坑”的。前不久,他在一家具商場買了木門用于房廳修飾,木門總價為500元,他一次性向商家交了全款。但安裝工人來家中安裝后,卻又向他索要50元的額外費用。他詢問這是什么費用,得到的答復是:商家規定安裝木門的最低價格是500元,由于他安裝的面積不足最低標準,因此要加收額外費用。
目前家裝木門設置最低消費標準的情況已成為了行業潛規則。記者走訪12家建材商鋪看到,店內木門樣品旁都有詳細的價格標簽,有的還附有木門材質和安裝費等說明,卻沒有一家標有最低安裝價格。當詢問購買的木門太小是否要加收費用時,其中9家表示確實有這項費用,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木門小于商家規定的最低消費,就要加收這一費用。
部分律師表示,商家設置最低安裝費用,又不提前告知消費者的做法并不合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產品必須明碼標價,公開透明。而商家未經消費者同意就隨意加收最低安裝費用,其行為涉嫌“霸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