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初冬時節,北方地區已陸續開始供暖。今年民眾關心的是供暖是否能及時到位,會不會加重霧霾天,等等。不少人忽視了門窗對室內“保暖”以及減排的功效。資料顯示,如果我國節能門窗達到歐洲現行標準,每年將節約標準煤4.3億噸,而對于安裝節能門窗的家庭,則至少可以省下近一半取暖費用。然而,資料顯示,節能門窗行業這幾年在國內的發展始終步履維艱,節能門窗行業發展究竟面臨怎樣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記者近日走訪了河北奧潤順達窗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海瓊。
節能門窗為何受政策“冷落”
記者:當下我國發展節能門窗,政府的支持力度如何?
倪海瓊:扶持和推廣節能門窗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現有建筑460億平方米,既有門窗110億平方米,每年新增建筑18億平方米,新增用窗3.6億平方米。如果把既有建筑門窗改造和新增建筑門窗全部換成節能門窗,每年可節約標煤4.3億噸,相當于全年煤炭產量的20%。同時,拉動節能門窗上下游產業型材、玻璃、膠條、五金配套件近萬億元的市場需求,行業拉動力堪比汽車行業。對減緩霧霾等大氣污染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然而,長期以來,有關部門對節能門窗的認識不足。在國家統計局設管司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對門窗的歸類還簡單停留在單一金屬門窗制造上。《建筑門窗國家標準規范目錄》第三部分,建筑門窗及其相關標準規范中,收錄的只有鋁合金門窗,也沒有塑鋼、實木、復合材料類節能門窗。
與屋頂、墻體和地基部分相比,我國對門窗節能的重視嚴重不足。我國1992年就成立了“墻體材料革新與建筑節能辦公室”(下稱“節能辦”或“墻改辦”),目前歸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領導。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的通知》,文件并沒有對門窗的節能提出任何要求。
為落實節能減排目標,國家在多個領域出臺了節能鼓勵和獎勵政策,但節能門窗作為建筑節能最主要的產品并未列入國家節能產品目錄,享受不到相應的扶持和補貼。
2009年頒布的《中國節能產品目錄》所確定的入選產品包括12類重點用能產品,但節能門窗并不在列。此外,在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的節能減排重點工作中,關于“加快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一項中規定,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家用電器、節能燈、節能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而涉及面更廣、在建筑節能領域中節能效果更顯著的節能門窗產品并未能列在其中。
另外,行業歸口管理存在誤區和混淆也對門窗產業的發展壯大造成不利影響。很多地區將門窗歸口在建筑安裝業和建筑裝飾業來進行管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門窗定位為制造行業中的一個獨立行業。由于存在歸口混亂和認識誤區,導致長期以來門窗行業管理混亂,甚至處于逐漸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記者:您認為政府該從哪些角度扶持節能門窗行業的發展?
倪海瓊:節能門窗行業的發展將最終決定我國建筑門窗的節能水平,因此國家應從5個方面扶持門窗產業升級換代、發展壯大。
第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明確歸口管理部門和管理職責。首先,明確節能門窗企業的歸口行業和主管部門,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這將保障各項政策措施能夠落實到位;其次,從行業戰略角度制定節能門窗發展目標,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最后,將節能門窗產品列入節能產品目錄,拓展“墻改辦”職能使其肩負門窗改造的職責。
第二,扶持企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針對節能門窗行業所需的林業、材料、工業設計等提供支持,對建立研發中心和培訓基地的門窗企業進行財政支持。節能門窗技術系統的研發需要深厚的科技基礎和實力作支撐,在我國節能門窗產業發展嚴重落后的情況下,亟需政府扶持以加快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第三,樹立標桿,通過重點節能門窗企業的建設發展,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和經營環境的改善需要強大的企業作為后盾,對資質較好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產業升級。
第四,制定嚴格的產品和企業準入標準。由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審核并公布節能門窗企業資質,發揮同業監督的優勢,對合格企業和產品進行認證管理,提高節能門窗質量。政府門窗采購范圍限定應為擁有節能門窗生產資質的企業,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促使行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第五,對市場進行引導,與國際接軌,實現門窗設計標準化,生產工業化。我國建筑門窗需求個性化十足,增加了后期節能門窗設計、生產和更換成本。相關部門在制定門窗標準時應該考慮設計的統一性,從保障性住房、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建筑開始統一門窗設計標準,這不但有利于加速推進節能門窗的普及,也能在節能門窗多次升級改造時發揮降低成本、節約能源資源的作用。
中國節能門窗標準落后德國30年
記者:有媒體披露,目前節能門窗標準嚴重滯后,您認為應如何修正行業標準?
倪海瓊:我國前幾年普遍執行K值為2.8的門窗節能標準(K值即材料的傳導系數,K值越大,傳遞的熱量愈多;反之,傳遞的熱量愈少),相當于德國1984年的標準,落后近30年。就是這樣一個標準,落實監管仍不到位,幾乎形同虛設。
其實,短時間內全面提高門窗節能標準難度相當大,可以分步驟、分階段、分區域逐步推開。首先,可以從城市新增建筑、機關單位、公共建筑開始推廣節能門窗,逐步樹立節能門窗的示范效應。由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產品節能標準和工程質量進行把關,由行業協會積極推進節能門窗的普及和改造。在節能門窗的實際推廣中,企業資質和產品質量非常重要。因此,在制定行業標準和評級企業信用時,行業協會應該起主導作用,這更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
同時,應根據國內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門窗節能升級戰略,防止門窗節能標準在執行環節與監管脫離,導致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
發展節能門窗仍任重道遠
記者:除了標準之外,您認為我國在發展節能門窗行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倪海瓊:民眾對門窗節能的認知度普遍較低,雖然北方地區廣泛采用雙層玻璃保溫,但南方地區單層玻璃窗隨處可見;部分地區對門窗的保溫性能有一定的認識,卻忽略了門窗遮陽隔熱功能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遮陽隔熱比保溫更能節省能量。數據顯示,從平均值來看,產生1千瓦時的冷氣消耗的初級能源大約是供暖所需要能源的3倍。據測算,門窗遮陽隔熱功能的缺失意味著制冷所需能量是供暖的5~10倍。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門窗都是非節能門窗,節能門窗占門窗總量比例非常低。在歐洲,使用高檔節能門窗的比例已經達到了門窗總量的67%。
我國節能門窗供應嚴重不足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門窗行業經歷了木窗、鋁合金、塑鋼門窗的發展之后,我國僅有極少數的企業具備研發、設計、生產和安裝節能門窗的實力。全國門窗企業大約有3萬家,真正具備節能門窗生產能力的企業非常少。要滿足國內對節能門窗的需要,大約需要800~1200家年產60萬平方米規模的企業。這一數字還只是保守估計。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的深度推進,門窗行業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時期,從政府到社會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節能門窗對建筑節能的重要意義。
自去年以來,各省都紛紛出臺制定并提高了門窗的節能標準,各級政府也在逐步強化落實標準執行的監管措施。前不久,河北省政府和省住建廳,就為此專門召開了“全省建筑節能門窗推廣應用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在全國率先以節能門窗為突破口,打響了建筑節能的攻堅戰。因此,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推動和市場利好的大背景下,我國門窗行業正快速向節能化、標準化的現代企業轉型升級。我們相信,通過全行業不懈努力,定會使我國建筑節能領域實現長足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关注微信平台
免费获取采购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