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房地產不景氣對家居業的沖擊越來越明顯。2011年的9、10月傳統的銷售旺季來臨時,不少家居企業都鉚足了勁,推出大量的促銷優惠活動試圖來拉動營銷,但結果都不甚理想。記者從幾大賣場走訪發現,現時建材、家居行業整體上銷售低迷,有家居品牌銷售人員坦言現時生意非常難做,部分企業的銷售額同比去年下降超過30%。
行情不好,但對于部分品牌而言也是機會。據記者了解,在時下冷清的大環境之下,很多家居企業反而選擇了較為激進的態度。不但擴大廠房,增加生產線,擴充產能,同時也大力進軍工裝,甚至提前搶占保障房市場。某家居企業老板告訴記者,今年銷售不太理想,但同時也是優勝劣汰,行業洗牌的關鍵時期。"誰能做得更大更強,誰就能在以后的市場中站得更穩。"
低調沖擊保障房市場
去年的保障房開發總任務是8.5萬套,在10月底蘿崗中心城區項目開工以后,政府宣告任務已經超額完成。可想而知,現時保障房數量之多,規模之大。而在這8.5萬套中,接近一半,超過4萬套是在8月以后動工建設的。
如此大的建設體量,為現時的家居行業提供了極大的發展良機。早在今年年初,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規劃被國家提出以后。很多家居業內人士都認為這將是未來市場爭奪最激烈的一塊蛋糕。而現時甚至有家居企業為了搶得保障房的市場份額,不惜以賠錢的代價拿下保障房項目的供應權。記者了解到,某知名陶瓷品牌企業就已經參與到大部分保障房建設中去,該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坦誠,現時參與到保障房建設的材料供應、裝修等都是虧錢的買賣。"但必須要參與進去,這一片市場份額,你不搶人家就搶。"
家居業淡市變陣搶市場
據了解,今年,住房保障辦就開始公開征集保障房項目的各類供應商。而更為關鍵的是,保障房還開始建立"品牌庫",這對以后保障房的建材、裝修材料確定"牌子",這才是家居企業最關注的內容。據上述負責人稱,現在參與保障房盡管看上去是"吃虧",但同時也是在為以后占領這一塊大蛋糕的份額做好準備。
弱市擴產能等待"黎明"
盡管市場銷售不佳,但記者發現家居企業的擴張步伐并沒停歇,反而是越發"給力"。近期,不斷有家居品牌增加生產廠房,擴充產能。據了解,仍在定制衣柜領域,不少品牌企業都選擇逆市而動,將產能大規模擴張。
目前,該品牌在全國的專賣店數量已經達到400家。而同時,索菲亞還在不久前更正式推出"家居研究院",其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產品的研發,擴充產品布局。而近日,記者獲悉,同是整體衣柜領域的知名品牌詩尼曼,也即將加入擴能大軍。據了解,該企業在新廠房擴張后,產能將擴大一倍,而同時也會擴充經銷商隊伍。"嚴冬來了,還遠嗎?"詩尼曼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即使今年市場大環境冷清,該企業的銷售業績也實現了約70%的增長。
發力試水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在家居行業越鬧越火,各領域的品牌企業都在試圖開拓這一片藍海。商城現時已經辦得紅紅火火,不久前還在線下開了體驗中心。而像一些家具這樣的大品牌也推出了網店實行電商營銷。
在現時不景氣的市場中,電商成為眾多家居品牌尋求的另一條擴張之路。據了解,剛剛成立電子商務公司,并且已經開始運作的加入了電商大戰當中。按照該公司總經理的說法,"與其避不開電子商務不如直接去做"。
事實上,家居企業走電商之路,現時仍是困難重重,這與經銷商門店的布局、物流成本、網購價與門店價格的沖突等等都是電商仍難解決的瓶頸。有業內人士認為,家居企業選擇以電商作為突破,走的多數是未來棋,也是為了不喪失未來市場的主動權。"嘗試著多走出一條新路,總比在淡市之下碌碌無為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