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房地產開發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張祥也表示,前些年沈陽出讓的土地面積偏多,按照沈陽的人口和需求測算,沈陽每年1800萬平方米的土地供應比較合理。
實際上,據沈陽中原物業代理有限公司資源中心監測,2010到2013年,沈陽共成交土地面積約1079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按照每套90平方米折算,即有120萬套房源供應。
在沈陽下轄各區中,沈北新區、渾南區域的庫存問題最為突出。據沈陽中原物業代理有限公司資源中心監測,2010年至2013年,沈陽共成交土地 面積(包括住宅商業,不含工業)約1079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其中渾南成交約2779萬平方米,占全市土地出讓面積的25.7%,位居全市各區第 一;沈北新區成交1928.1萬平方米,占比全市土地出讓的17.9%,位于全市各區第二。
沈陽百益龍置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國慶也介紹,供需關系是市場根本,現在沈陽項目較多,競爭激烈,在沈陽有項目的開發商,現在壓力都很大。為搶市場,大家都在比拼價格,尤其是庫存壓力更大的渾南、沈北兩區。
作為典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陽市的經濟轉型升級面臨諸多困難,房地產業自然也成為拉動了沈陽市的經濟增長重要行業之一。據沈陽市統計局數據表 明,2013 年沈陽房地產開發投資達到2184.01億元,比2012年高12.4%%,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達 34%。
房地產投資和土地供應都在擴張,但是需求卻不足。易居克而瑞沈陽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商品住宅的成交量為386.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83%。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使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而經濟增速放緩則影響到當地的就業和居民收入,從而影響到居民的購房能力。近年來,沈陽市的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長緩慢。沈陽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該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2011年的13.6%降至10%,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3年,當地的平均工資 僅為2793元,工資與房價比為1:3.
人口流入緩慢也是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沈陽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沈陽常住人口為825.7萬人,戶籍人口727.1 萬人,以此計算的的外來人口98.6萬人,相比2012年增幅不到一個百分點。這些外來人口主要來自鐵嶺、丹東等省內其他欠發達城市,購買能力較弱。
經過數年的投資和土地供應擴張,沈陽的房地產業正在進入庫存高企、需求不足的時代。
土地流拍
相比開發商,沈陽本地的一位房企人士稱,政府的壓力也不小。公開資料顯示,沈陽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長 7.5%,為 2005 年以來的新低,且當前經濟增長存在進一步失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