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2014年11月至12月末,全國多數地區玻璃價格并未延續下跌態勢,反而迎來了階段性回升。其中,市場“風向標”的沙河地區,玻璃現貨價格由10月底的1040元/噸一度上漲至12月中旬的1080元/噸。同期,華中市場武漢地區玻璃現貨價格也由1160元/噸上漲至1200元/噸。
伴隨著現貨市場的回暖,期貨價格也穩步上行。截至2014年12月31日,玻璃1501合約報收于1119元/噸,較12月初的1045元/噸上漲74元/噸。
玻璃市場2014年年底出現“暖冬”行情,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意外。玻璃市場到底怎么了?難道這是玻璃行業在“尋底”之后釋放出的“絕地逢生”訊號?基于此,記者跟隨鄭商所調研團,來到玻璃市場最為關注的兩大區域——湖北和河北沙河一探究竟。
在對湖北和沙河地區玻璃企業的走訪中,記者明顯感受到,多數玻璃企業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難熬,相反,企業表現出了一種良好的心態。
雖然沒有出現“熱火朝天”的景象,但在湖北億鈞玻璃廠的大門外,有序地停靠著數輛運貨車,等待著裝貨并向外發車。據目測,廠家的出貨情況還不錯。
從湖北兩家玻璃廠庫的庫存情況來看,基本維持在10—15天。而沙河地區玻璃企業的庫存只有5—6天。兩個地區玻璃企業現有的庫存量處于相對低位。
“玻璃是連續生產,年年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即便如此,產品還是都銷售出去了。這是為什么?”湖北億鈞玻璃廠相關負責人坦言,一方面由于市場存在剛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廠家生產靈活,且低價銷售。“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們調整了生產,每5天變換一次規格和品種,板面齊全,價格低廉,這樣,就可以滿足下游多樣化的需求,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此外,上述負責人介紹,該廠的另一優勢就是擁有著自己的運輸團隊,運輸力量強大。“有了自己的車隊,當地客戶頭天下單,第二天就能送到目的地。”在他看來,運輸便捷也為其帶來了一定的效益。
對于玻璃市場出現的“暖冬”行情,武漢長利玻璃有限公司期貨部負責人王成斌認為,這與2014年冬天天氣晴好有關。“2014年冬天國內大部分地區天氣晴朗、暖和,戶外施工適宜,下游出現趕工期現象。”王成斌稱,受此影響,玻璃需求端得到一定釋放。
在記者調研的幾天中,湖北和沙河的天氣多以晴好為主,并沒有明顯降溫跡象,“天時”仍舊支撐著“暖冬”。
感受同樣的“暖冬”,不一樣的心情
據了解,在玻璃市場上,“暖冬”行情是常有的事。按照往年規律,雖然北方市場11月就進入淡季,但南方市場因其天氣與地理優勢,11—12月下游加工廠趕單仍可給市場帶來一定的剛性需求,從而形成一個年底小旺季。
“‘暖冬’行情出現很平常,但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出現確實有點讓人意外。同樣是‘暖冬’行情,卻有著明顯的不同。”長江期貨分析師楊小強解釋,2013年的“暖冬”行情,延續性較好,從9月開始現貨價格就一直上漲,而2014年,在9月價格上漲之后,10月價格大幅下跌,11月振蕩運行,到了12月,價格又突然上漲。
實際上,就玻璃“暖冬”行情來講,它的出現需要特定的環境作為支撐。2014年“暖冬”行情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層面弱平衡,其中房地產政策的放松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與2013年的背景略有不同。
“受環保成本的增加和深加工企業對玻璃消費的提升,2013年玻璃現貨價格呈現出了淡季上漲跡象。”格林大華期貨分析師紀曉云告訴記者,環保成本增加大概60元/噸,且各地區深加工的迅速發展也為市場提供了一定的支撐。不過,2013年,玻璃廠家擔心政府會出臺相關政策控制產能,他們便提前進行生產線布局,導致產能爆發式增長。2014年9月工信部發文提出,2017年年底前嚴禁建設新增平板玻璃產能項目,加之房地產行業的萎縮,造成生產線投產動能有所衰減。
2013年與2014年供需的差異也直接造成了玻璃庫存水平的不同。2013年9月庫存開始攀升,之后一路高歌猛進,一直到2014年4月庫存增速才略有放緩。2014年庫存拐點也出現在9月,與2013年的時間大體一致,但庫存增長勢頭僅維持到11月,且增速較緩。
除此之外,市場心態也發生了變化。相對于2013年而言,2014年雖然也是“暖冬”,但業界淡定了許多,居安思危的不在少數。
據中國耀華玻璃有限公司期貨部負責人陳小飛介紹,2013年年末在房地產市場向好的背景下,生產企業和貿易商普遍樂觀。然而,事實證明,他們高估了后期市場形勢,囤貨者大多虧損。目前,企業、貿易商比較謹慎,盡量保持自身低庫存的狀態。
“從2013年起,10月旺季后,12月又迎來小高峰,玻璃市場寒冬不‘寒’,反而出現‘暖意’,2014更加明顯。”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期貨部經理武延民說,如果按照2013年的情況,那么2015年上半年玻璃市場將會很蕭條。
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貨部負責人焦勇剛也不看好2015年:“2013年年底,大家對2014年行情普遍樂觀,‘暖冬’行情被認為是市場向好的延續,但2014年不一樣,價格在長期低迷后出現反彈,大家認為‘暖冬’行情是價格回落的征兆,對2015年較為悲觀”。
解謎天氣晴好、深加工發展助力
2014年年底開始的“暖冬”行情究竟能持續多久?判斷這波行情的持續性關鍵看它是否有足夠的“底氣”。
在“玻璃之都”河北沙河地區,記者感受到當地深加工行業發展的勢不可當。一家家深加工工業園、科技園猶如雨后春筍,崛地而起。在記者的印象里,早在2013年4月,該地玻璃深加工行業只是剛露苗頭兒,僅有德金玻璃有限公司建立的德盛玻璃工業園。當時,該工業園入駐企業23家,生產基地24個,車間20多個。如今,這種上下游“聯姻”的方式已經在沙河地區迅速發展,尋求高附加值、生產多樣化玻璃產品成為行業的新趨勢。
目前,在沙河經濟開發區內,有長城、德盛、新玉、正玻等8個玻璃深加工園區,孵化和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性強的玻璃深加工項目。
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溥軍告訴記者,2014年沙河地區玻璃市場之所以沒有感到寒冷,一方面是天氣的原因,另一方面與當地深加工行業大力發展也有關系。
“目前來看,沙河地區的轉型升級在不斷加速。”龐溥軍介紹,沙河的原片玻璃用在深加工上的量占到近三分之二。而且,深加工的產品可以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東南亞、歐洲和南非。“沙河轉型升級比較早,發展深加工業務,不僅可以提高附加值,還可以延伸銷售渠道,擴大銷售半徑,提高覆蓋面的競爭力。”在龐溥軍看來,這對于處于微利時代的玻璃行業來說,確實是必要的選擇。
在德盛工業園區內,一家制鏡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今年園區內新入住了不少加工企業,當地玻璃深加工行業發展得很是紅火。
企業為了在去產能優化產能的殘酷競爭中生存下去,正在拉長自己的經營鏈條。美爾雅期貨漢口營業部負責人李晨曦介紹,其實,在湖北,億鈞玻璃廠開始自營天然氣項目,向玻璃產業鏈上游延伸,而長利玻璃廠選擇努力向下游延伸,加大了對玻璃深加工的投入力度,努力發展low-e玻璃。
當前,玻璃市場深加工行業的發展對“暖冬”的支撐力到底有多大?在龐溥軍看來,深加工的比重取決于需求,最終用途還是建筑領域,由于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其可能對整個玻璃產業鏈形成自下而上的沖擊。
記者了解到,受利于款到發貨及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模式,2014年玻璃生產企業經營壓力相對較小,壓力更多集中在產業鏈末端——鋼化玻璃加工企業身上。
“并不是所有玻璃深加工廠家的日子都很好過。”王成斌坦言,2014年終端地產銷售的下滑對企業回款形成考驗,玻璃下游加工企業資金壓力偏高。“只有那些與房地產不匹配且以貿易為主,通過賣給批發商再去零售的企業,他們的回款才相對好一些。”王成斌說,“他們和我們浮法玻璃廠家很像,一般都有‘錢’規則,你不給我錢,我不給你貨”。
對于這一點,武延民也很認同。“沙河地區貨源緊,庫存低,價格堅挺,但是價格卻比同期低,說明貨幣環境更加嚴峻,產業鏈資金更加緊張。”在他看來,以前貨幣寬松,各級經銷商備貨充足,銷售在7、8月就開始好轉。而現在,沒有錢備貨,只有等到剛需出現了,加工廠和貿易商才向廠家提貨,提貨時間延后了。若下游資金緊張,不接單,加工企業隨時面臨停工。
按照規律,春節前10天左右,加工企業會陸續停工。但2014年下游終端回款不暢,武漢地區的加工企業最快將在元月中旬出現大規模停工。
警惕“暖冬”過后潛在危機
“2014年的市場不好做,行情走勢更難猜測。”早在一個月前,就有現貨企業的朋友如此說。尤其是臨近歲末,玻璃期現市場一改往日頹勢,逐漸上行,“暖冬”行情給市場帶了無盡的想象,它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玻璃價格已走出了“低谷”?
“2014年的‘暖冬’行情只能說是冬天來得遲了一點,而不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未來市場好轉大家都不敢奢望。”楊小強感慨,“暖冬”行情只是提前消耗了來年的需求,并不是創造了新的需求。2013年出現“暖冬”行情,湖北價格在春節前保持強勢,但春節沒有需求,價格持續走低。這種春節前的“紅火”會導致節后的冷清。“就湖北而言,本地市場和周邊市場產能增加是最大隱患,2015年西南地區產能增加較多,而西南地區尤其是重慶地區是湖北玻璃的主要消費地。隨著西南地區產能的釋放,湖北在當地的份額逐步縮小。沙河玻璃的風險在于如何確保京津地區市場份額。由于東北產能增加,東北玻璃目前傾銷到京津地區,沙河玻璃面臨東北玻璃的沖擊。”楊小強說。
調研中,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各地區之間價差逐步縮小,使得玻璃市場競爭混亂,集中程度較低,原有的銷售半徑也有所縮小。例如湖北地區,銷售半徑已由過去的500公里縮小為300公里。目前,湖北玻璃廠家擔憂的是,隨著西南市場份額的減少、東北玻璃的“襲擊”,以及自身玻璃產量的擴大,湖北地區可能會陷入“反包圍”格局,玻璃價格走低將是必然趨勢。
沙河地區的情況也并不因當前市場的良好表現而樂觀。據沙玻集團董事長張生運介紹,目前行業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盡管2014年冷修停產減少了一部分產能,但結果不盡如人意。“整個行業只正常運行200多條線的話,這個市場是較為均衡的。”在他看來,未來三年玻璃行業的的洗牌不可避免,市場集中度會有所提高,“行業要想真正反轉,至少要兩年,尤其是2015年,玻璃市場仍舊不是很樂觀,但整體比2014年稍好一些”。
事實上,進入2015年1月,沙河地區玻璃價格開始松動,短短幾天的時間,累計下跌了80元/噸。與此同時,期貨市場倉單也攀升至650張。據企業透露,倉單是投資公司委托廠家注冊,這意味著投資機構并不看好來年的行情。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元旦后玻璃行業產銷率下降其實就是趕工期結束、淡季逐漸來臨的標志。對于降價,沙河當地企業的解釋是基于元旦假期放假因素導致的產銷率減少。由于當地深加工企業的生產還在火熱進行中,所以不排除短期該地區的價格還會小幅上揚的可能。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雖然市場普遍不看好房地產的未來需求,但是2015年的貨幣寬松預期以及房地產市場成交放大已經為玻璃價格短期反彈帶來了一絲曙光。
業內資深投資人士傅海棠認為,從宏觀層面來看,2014年調控政策與實際情況有差距,造成了資金緊縮。房地產市場資金流斷裂,訂單也不接的現象,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春節前后的玻璃市場并不是十分樂觀。“在沙河地區除了玻璃以外,沙子也是其主營業務。目前沙子生意已停擺,這釋放出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即市場信心不足。”在傅海棠看來,玻璃市場的需求是有的,關鍵在于資金的流動,“未來若宏觀層面較好,房地產有所復蘇,玻璃行情好轉還是可期的”。
而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興萬福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開發部經理劉蕓通看來,當前玻璃市場的天花板和地板已經確定,華南市場是價格高地,東北市場是價格洼地,短期內需要判斷貿易的流向,“東北玻璃一旦可以運往華南市場,華南的價格將會動搖,市場‘南強北弱’的格局也會被打破”。
“估計‘暖冬’最長持續到本月下旬。”王成斌預測,湖北武漢地區玻璃價格可能會在本月中旬有所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