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4月17日,央行發布了啟動置換降準放水4000億元的消息,一時間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反響。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巨大,每一次央行更新貨幣政策都會影響房價。此次央行降準的目的是什么?房價將要反彈了嗎?
眾所周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在某種意義上會引發房價上漲。回顧中國經濟發展歷程,有一個明顯規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增加金融機構用于房貸的資金量。用于銀行放貸的資金經過中國貨幣市場的多次流通,在貨幣乘數的作用之下,會增加遠超于準備金的貨幣量。這就是貨幣乘數的派生存款作用。
房地產是中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房貸來買房的,所以當商業銀行用于房貸的資金增加時,房地產銷售必然會出現一定好轉。與此同時,存款準備金率下降會帶來房貸利率降低,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發展、促進購房需求增加,但最終結果是房價上漲。
但是,此次降準不會引發房價上漲。國家已經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市場回歸居住屬性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最近一段時間,各家商業銀行都在上調房地產信貸利率水平,房貸全面漲價幾乎已經成為定局。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降準,短期來看對房地產市場并不會有太大影響。所以,從此次降準解讀出房價又要上漲的信號是沒有價值的。
況且,當前在各個金融渠道里面,能夠流入房地產的相對有限,現金貸、消費信貸等產品都得到了比較好的管控。當然,也有一些短期融資渠道,如信用卡套現等,有可能會使資金流入房地產,但這個渠道對房地產的影響較為有限。
在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原則下,應支持房地產企業通過多元化渠道進行融資,比如通過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和MBS(抵押支持債券或者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等實現融資。另外,要鼓勵金融機構和房地產企業向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等多種住房供給渠道進行投資,然后開展相應融資。
對于房地產融資渠道的監管,應該做到疏堵并舉、張弛有道。一方面,要防止金融渠道的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另一方面,也要對房地產企業的多元化房地產開發給予一定支持。對房地產的監管不應是全部堵死資金渠道,而是通過資金監管進行因勢利導,讓房地產企業向多元化住房供給方向發展,推動整個房地產市場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央行的文件中,明確此次降準的目的是“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可見,此次降準與之前一系列政策,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所提出的方針政策都是一脈相承的,就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不動搖。
從效果來看,此次降準產生的影響預計為兩個方面:一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此次降準對于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傾向性非常明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目的是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從而讓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有所降低,鼓勵商業銀行將資金投放到實體經濟中去。二是增加銀行的流動性水平。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非常緊張,通過下調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以置換中期借貸便利,能夠將銀行質押的一些抵押品釋放出來,讓銀行不再那么缺錢、讓市場流動性緊張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從大方向來看,此次降準在保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同時,是對當前市場經濟的一次有效調控。但也要注意到,此次降準將會向市場釋放1.3萬億元的流動性資金,要有效避免這些資金成為炒房資金、炒股資金等資本市場資金,加劇中國金融的不穩定性。目前,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降低杠桿、服務實體經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嚴防資金寬松引發的泡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