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沈陽家居賣場的情形是:在市場擁擠、行業不景氣環境下,部分賣場經營難以為繼,紅星與居然之家卻仍然高調擴張,使銷售商虧損、廠家盈利難求的局面進一步惡化。在此局面下,從業者在強力支撐中憂心忡忡,不知沈陽家具未來該何去何從。套用一句歌詞:沈陽大賣場"這掛老車",是到了反省"走哪道轍"的時候了。
3年七大賣場關停并轉
近兩年來,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宜家幾大家居巨頭相繼在沈陽"跑馬圈地",或開新店面,或擴張原店規模。目前,幾大賣場巨頭店面之和已超百萬余平方米,加上香江、東方家園、盛源大地、一世界及沈陽本土的中國家具城、維華家具城、領秀家居、中一名牌、萬泉家具城、東北裝飾城、東貿家居等,沈陽市場內超過3萬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家居賣場達13家之多。有業內專家指出,沈陽家居賣場面積"過剩"達幾十萬平方米之多,遠遠超出了沈陽市場需求。
在賣場過剩的情況下,沈陽各大型賣場的擴張并未減速。筆者在8月上旬采訪時了解到,目前,居然億豐店2期已開始運作,3萬平方米的大東店擴建正在進行;與居然之家億豐店遙遙相對的20萬平方米的紅星美凱龍渾南店也開始了招商--一個嚴酷的事實是沈陽家居賣場已在承受過剩所帶來的懲罰:
一是大賣場倒閉。近3年來,沈陽不乏被擴張后擠出市場的賣場:2009年3月,喜來居正式關門;4月,賽斯被百利家居收購;6月,百安居閉店;8月,廣大美居鐵西店停業;9月,作為世界500強的家得寶,在沈陽經營短短4年也悄然退出;2010年8月,百利被歐亞達控股更名;同年8月,武漢某家居巨頭高調控股沈陽某老牌賣場3家高端分店,如今卻已"閉店整頓"。在這場家居賣場大戰中,雖有大賣場暫時勝出,但誰又能保證下一個關門的不是自己?
二是大賣場遭遇撤店。某大賣場客源極少,經銷商成本巨大,數個全國知名品牌與賣場多次談判要求減負未果后,這幾個品牌皆撤出該店,使本來人流稀少、難以招商的賣場遭受重創。或許受此影響,該大牌賣場沈陽高管已走馬換將。
賣場500m2費用
等于獨立店2000m2費用
沈陽家居大賣場的擴張,一度體現了家居行業的興盛,但隨著擴張戰車的馬達轟鳴,市場的平靜和和諧被打破,帶來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
一是沈陽家居品牌集散的輻射效能被弱化。沈陽作為遼寧省會城市和東北中心城市之一,對周邊的家居市場具有強大的輻射功能。但隨著紅星美凱龍撫順店、居然之家鐵嶺店開業,歐亞達遼陽店運營,居然之家盤錦店、大連店招商,相似的定位、品牌連鎖策略,使周邊城市的消費者不再來沈"掃貨"。沈陽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的銷售額,分別被擴張至周邊的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大賣場分流了。
二是大賣場、商戶、工廠合作共贏的基礎受到沖擊。擴張讓大賣場變得越來越強勢。在目前"利空"的形勢下,大賣場本應放水養魚,與商戶同心協力,共度難關,但大賣場為了經營利益,繼續執行高場租、捆綁進店、銷售成本居高不下,使得銷售商難以負荷。某品牌經銷商稱:在大賣場內500平方米的租金等成本,竟與2000平方米獨立店的租金等成本基本相同,大賣場置銷售商的風險于不顧,一味收取租金,令人寒心。這樣的大賣場缺乏合作共贏的誠意,撤出是早晚的事。
三是盈利風險增大,"錢景"難測。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沈陽城市的擴容,及商業地產的誘惑,給大賣場帶來了擴張的動力。即使當下是負債或負盈利,但為了預期利益,仍甘冒風險競相跑馬圈地,搶到手才是硬道理。但市場是一只無形的手,其規律是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當一味擴張帶來資源浪費、服務下降,甚至不正當競爭等行業問題時,擴張預期的"錢景"將更加渺茫。
屆時,當經銷商們與大賣場"玩"不起,轉身他去、另謀生路之際,成為孤家寡人,只能是將擴張走向終點的大賣場自己。
"縮履適足"猶未晚
沈陽大賣場的擴張,導致了"履"不適"足"的局面。因為大賣場定位"高端"市場,主要面向高收入人士,他們多是高檔住宅及別墅的業主。然而,沈陽高端消費人群數量畢竟有限,加上受物價影響,各類群體收入相對縮水,使得供需之間的脫節更為嚴重,加大了經銷商經營的難度。盡管有的大賣場各類促銷活動熱熱鬧鬧,仍有七八成的經銷商在賠錢。一名品牌經銷商深有感觸地表示:"大賣場"跑馬圈地",要的是規模,拼的是速度,在這場擴張中,最受傷的是經銷商。"可見,要解決賣場過剩的問題,還需遵循市場規律,"縮履適足"才是大賣場的王者之道。
目前,沈陽家居賣場的總面積已達200余萬平方米,約占全省家居賣場總面積50%以上。2010年,沈陽家居賣場的增長率達到了36.4%。迅速攀升的大賣場營運面積,與家居品牌單店銷售量的下降,都佐證著一個事實:沈陽已不缺家居賣場。雖然規模是家居企業實力的體現,但可持續發展才是企業長久生存的動力,不能為了規模而拋棄本原。
據悉,沈陽大賣場擴張擠掉的是三五萬平方米的賣場面積,剩余的卻是一二十萬平方米的賣場面積,市場有限,如何消化得了!沈陽某大賣場××店盡管高調招商,歷時數月,品牌和經銷商響應寥寥,僅完成三分之一,仍有三分之二未有著落。"那個賣場5年后才該有的,哪個商戶會去認賠5年呢?"一名經銷商如是說。看來,適度規模、放緩擴張速度,當是大賣場的理智之舉。
多途徑緩解過剩之痛
一是要在策略上換位思考,變強勢為平和,力求和諧共贏。賣場的擴張必然使各市場主體利益失衡,進而導致多敗俱傷。今年上半年,某大賣場2期招商,眾多品牌商提議與大賣場聯合運作,先于另一大賣場占據市場高地??稍摯筚u場高管十分強勢,頻施高壓,導致對話失敗,多個品牌商退店,賣場蕭條冷淡,二期進退維谷。合作的基礎是合情、合理、合法。大賣場一味強勢猶如拉滿弓弦,隨時都有弦崩脫箭之虞,損失的不僅僅是銷售商自己??磥砣绾螕Q位思考,實現大賣場、銷售商、工廠三方共贏,和諧共進,已成為強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部分大賣場當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二是要積極拓展多種營銷渠道。賣場應根據自身情況實事求是地創新經營思路,變革運營策略,調整市場定位,以多元化營銷占據市場,謀求新發展。首先,可嘗試分類直營銷售。通過與廠家合作,減少中間代理商環節,直接讓利給消費者,從而消除暴利。沈陽居然之家將在部分品牌中進行這種新模式的嘗試和運作,也將成為減少大層賣場與經銷商諸多矛盾的舉措之一。其次,可與家裝公司聯姻,擴大商機和銷售率。組織部分家具品牌與家裝公司合作,開辟家具銷售新渠道。通過裝修公司推薦,為銷售商擴大商機,實現與大賣場配合銷售的目的。再次,可利用大賣場的品牌優勢開辟網上商城,開展電子商務銷售,為工廠、銷售商減輕銷售成本和渠道負擔,實現利益共享。
三是積極改進促銷推廣的途徑和方式。要改變"降價、折扣、讓利"老三樣,避免"搞活動熱熱鬧鬧,無活動冷冷清清"的局面。如沈陽紅星美凱龍愛心捐助、支持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承辦物業運動會等,著力提升社會形象,樹立大賣場信譽品牌,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011年已過去了一大半,期盼大賣場理性擴張的呼聲愈來愈高。種種擴張帶來的"傷"、"痛",要求沈陽各大賣場放緩擴張的腳步,并積極在定位、營銷、服務、利益協調等方面尋求改進,以緩解現有過剩的負面影響,使沈陽大賣場"這掛老車"進入理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