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行業準繩形同虛設
今年3月份,《木質門》行業標準出臺。8月1日,該行業首個標準正式實施。通過走訪市場,記者發現這一標準在成都地區的實施情況實在堪憂。
根據標準要求,木門產品應在顯著位置注明包含規格、生產日期、編號、所用材質、甲醛含量等參數指標。但是成都各大市場,幾乎沒有一家商家將這些信息標示出來,消費所能見到的仍然只有產品標價而已。
記者詢問了幾位有意購買木門的消費者,紛紛表示,沒有聽聞有關木門標準的情況。一位泰和佳園的張姓業主告訴記者,她不了解什么標準,只是參考各大裝修論壇上的業主經驗,初步鑒別各木門品牌的信譽度來進行購買。當記者問及她對木門標準的看法時,張小姐不客氣地指出,沒有落到實處的標準,不過是廢紙而已,既沒有商家自覺執行,也沒有傳達給消費者,根本就談不上是什么行業標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家向記者表示,他倒是聽說過出了一個木門標準,但是從來沒有見過,也就不知道標準都規定了些什么,更何況根本沒有人要求他們要遵守標準執行什么。在這位商家的眼里,或許有一天木門生產方會通知他們按照標準做些什么,但是現在,他們只管照原樣把門賣出去就是了,標準施行與否都跟他無關。而且,“大家都是這樣的”。
癥結:推薦性標準缺乏約束力
就行業標準實施困難的現狀,記者向一位本土木門廠家負責人征求意見。
該負責人首先表態,標準出臺的確對行業大有裨益。木門加工生產的工序復雜、機械化程度低、且往往只能用產品斷面結構試樣向消費者進行展示,因此提高整體質量、規范流通市場的確相當重要。其實,木門行業早晚會經歷行業洗牌的局面,但如果能借助標準的力量,使更多的木門企業快速成長起來,減緩行業洗牌所帶來的震蕩,那么木門行業發展步伐勢必令人欣喜。
同時他指出,由于此次出臺的《木質門》標準只是推薦性標準,要想落到實處更大程度得靠各木門企業的自律,如果相關監管部門能加大質檢力度,并監督市面上木門商家貫徹實施標準中的規定內容,應該可以事半功倍。
由此看來,與強制性標準有所不同,首部《木質門》標準作為推薦性的行業標準,實有“先天不足”的內在弊端。要想彌補不足、有效實施行業標準,首先,業內人士要加強自律性,相互監督相互引導來貫徹實施行業標準;其次,監管部門要負起責任來,真正以規范市場秩序為己任,加大質檢力度,同時媒體作為輿論監督的執行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外,還要大力提升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了解標準的相關內容,主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防止不法商家的欺詐造成自己的不必要損失,從而反過來帶動廠家、商家不打折扣地認真落實標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