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門由于產品附加值比較高而備受關注。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木門行業每年以20-30%速度增長。2010年,中國木門產值達700億元人民幣。在行業快速成長的同時, 從2009年至2010年底,幾乎每個月都有數家木門廠因經營不善而宣告倒閉。
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什么會遇到這種情況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無法繼續生存呢?近日,筆者走訪了東北大小10多個木門生產廠家以及多個城市的建材市場,通過與這些木門生產廠家的老板以及高管深入地溝通,細致廣泛的市場調研,發現主要有如下幾個根本原因最終導致了一些木門企業無法繼續經營,在此僅供同行借鑒與參考。
之一:“用工荒”以及一線生產員工的頻繁流動使木門企業無法保障產品的供貨周期及產品質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別是國家對“三農”的扶持力度的逐漸加大,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大量減少,很多城市出現了“用工荒”。恰恰作為木門生產企業其一線用工人員由于門檻相對較低的原因,以農民工居多。加之很多企業的老板用人理念陳舊,本來一線生產員工就供給不足,而生產技能相對熟練的老員工由于工資及各項福利待遇往往還停留在10年以前的標準,這些老板舍不得增加薪酬待遇,使得很多重要的生產崗位技工大量流失。據統計,去年木門生產企業的生產員工流動率就高達38% 以上。生產員工大量流失、頻繁跳槽,最終致使產品供貨周期漫長,產品質量粗糙、原材料浪費嚴重、返修率增加。
之二:對自身產品市場定位、生產、銷售成本核算模糊,致使盲目與小門廠進行惡性價格競爭
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2月份,國內市場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一套標準的實木復合油漆木門(帶簡單的實木扣線、芯板銑型)來說,很多地區市場的成交價竟然是850元—900元/套(含安裝及運輸)。河北某些小門廠700元竟然就可以銷售。近年來,木門材料采購價格不斷上漲和人員工資大幅提升等導致木門生產成本大量增加。如果按照行業通則一個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員工200人,日產30套以上實木油漆復合門為標準,年銷售額3000萬元左右的油漆門廠來說,生產一套市面標準的實木油漆復合門生產成本應在1250元左右,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最低也不會低于1100元一套,如果低于這樣的價位則意味著廠家賣得越多賠得也就越多。筆者通過與一家即將倒閉的木門廠的老板交流得知,其企業每年銷售額也在3000萬元左右,但是經營幾年下來財務顯示的卻總是赤字。他說:“我們的價格定位是依照市場來定的,一套實木復合油漆門價格也不低,大概1100元左右,怎么就會賠錢呢?”事實上他并沒有親自深入生產并仔細精確核算過自己的生產成本以及銷售管理費用。從他的工廠得知,其廠生產的產品真材實料,做工精美考究,試問這樣的產品1100元一套出廠能不賠錢嗎?依據經濟規律產品以市場定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時也一定要根據自身產品的工藝結構特點在市場上找到準確的價格定位才可以。否則與市面上那些黑工廠、小作坊門廠一味來PK 價格,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表面上賣的越多實質上賠得也就越多,這樣的價格無疑是在“自殺”。所以作為生產企業一定要能夠精打細算,準確并專業的核算出自己產品的盈虧平衡點,擅長生產成本及銷售成本的核算,反之自己都稀里糊涂,到市場上勢必導致稀里糊涂的死掉。
之三:缺少品牌意識,只注重產品本身而忽略市場營銷
很多國內木門廠家諸如東北一些生產木門的老板,在做木門之前大多是利用當地的資源(東北有廣闊的森林木材資源)給國內外許多知名的品牌做OEM加工。由于這些大品牌對產品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因此,多年的合作就使得這些做貼牌加工的生產企業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這些廠家無論在產品工藝以及用料做工上都很考究。隨著國家一系列有計劃的森林砍伐限令政策的不斷出臺,可供生產的資源也逐年遞減。另外,隨著市場的競爭加劇,OEM加工企業利潤也越來越小。這些老板意識到光靠賣資源從發展的趨勢來看路子將會越走越窄。由于他們大多是木工出身且自身文化程度不高,雖然想做自己的品牌但是卻無從下手,感到迷茫。筆者經過走訪東北的幾家木門廠家發現,這些企業在CI、CIS上很不系統,產品展示廳及專賣店的設計和裝修風格以及企業產品宣傳圖冊極其雜亂、簡單、低檔且不成系統,有些企業甚至連最起碼的企業網站都沒有。在當今“酒香也怕巷子深”、“服務至上”的年代,專注產品本身的同時,如果忽略了企業文化、產品品牌文化的延伸與塑造、專業的渠道建設與維護以及完善系統的銷售服務體系,不去主動進行市場推廣,最終只能導致為了謀求生產訂單而與小廠家進行惡性價格競爭,勢必坐以待斃最終難以避免被市場淘汰。
之四:盲目跟從模仿、缺乏新產品研發及設計,沒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經過近幾年的木門展會以及對市場上眾多木門專賣店的調研,發現凡是市面銷售較好的木門廠家的產品大多是申報了自己的木門外觀形象設計專利。在產品的結構設計上都有自己獨到的賣點,產品大多款式新穎獨特、飾面工藝技巧高超、色彩奪人眼球、且在木材油漆以及其它附件五金上也有自己長期穩定的購貨渠道的廠家。而那些銷售不景氣的生產企業則大多是盲目跟從,抄襲模仿市面上早就流行過時了的木門款式且產品也毫無賣點可言。借用一家木門廠設計高管的話說:“什么專利不專利的,大家都是相互抄襲唄!”試問這樣毫無創新意識的設計人員能為企業創造出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木門款式嗎?在當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年代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很難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建議那些即將面臨倒閉和正在苦苦尋求突破口的木門生產企業的老總們,一定要與時俱進、以積極的心態改變自身早已過時的陳舊觀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和經營管理水平。只有跳出自己的小圈圈才能更專業、更專注地站在行業的高度來審視自身企業所存在的優點及不足;也同時才能更準、更快地找到屬于自己企業發展的途徑,否則企業會被無情的市場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