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環境為核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強化管理,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扎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有色金屬工業體系建設。
(二)主要目標
到2015年底,有色金屬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累計節約標煤75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10%,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排放濃度全面達到國家有關標準,全國有色金屬冶煉的主要產品綜合能耗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主要金屬品種節能減排目標見附件1)。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按照國家政策要求的時間進度,堅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確保“十二五”期間淘汰電解鋁落后產能90萬噸,銅(含再生銅)冶煉80萬噸,鉛(含再生鉛)冶煉130萬噸,鋅(含再生鋅)冶煉65萬噸。嚴格執行市場準入條件,加強對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加大基于能耗限額標準的懲罰性電價等政策措施實施力度,抑制產能盲目擴張,禁止違規建設電解鋁、鉛冶煉等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引導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向能源、資源富集地區轉移,推動企業兼并重組,鼓勵延長產業鏈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加強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開發鋅冶煉清潔生產新工藝,削減鋅冶煉有害廢渣的產生。研發赤泥大規模資源化利用技術,解決赤泥長期堆存問題。重點研究連續煉銅清潔生產技術、鎂冶煉還原新工藝及節能減排技術、海綿鈦生產節能技術、一步煉鉛成套工藝技術、以低鋁硅比鋁土礦為原料生產氧化鋁技術、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原地浸出氨氮無組織排放控制等一批重大、關鍵、共性的節能減排技術。
(三)推動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應用示范。重點推廣新型鋁電解節能技術、銅冶煉先進熔池熔煉技術、鉛冶煉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新型蓄熱豎罐還原爐煉鎂技術,非皂化萃取分離稀土技術、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鋅精礦焙燒煙氣凈化除汞技術等一批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技術(詳見附件2)。結合《有色金屬行業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組織實施一批二氧化硫、重金屬污染物、氨氮污染物防治工程,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有害氣體、重金屬和氨氮污染物排放。
(四)扎實推進有色金屬再生循環利用。加快發展有色金屬再生循環利用產業,提高再生有色金屬利用水平,推動建立全國有色金屬循環利用體系。2015年底前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2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產量占當年銅、鋁、鉛產量的比例分別達到40%、30%、40%左右。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培育形成若干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地區,其產能比重超過全國再生有色金屬產能的80%。
(五)推動行業能效對標達標。積極指導、督促有色金屬企業開展行業能效對標活動。組織行業協會不斷完善行業能效對標信息平臺和對標指標體系,擴大對標金屬范圍,定期發布主要產品能耗相關數據、先進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最佳節能實踐,引導企業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
(六)強化企業節能降耗管理。督促有色金屬企業建立能源管理負責人制度,設立能源管理崗位,健全企業內部節能管理機構。組織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試點工作,探索推進有色金屬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組織有色金屬企業開展能源審計,提出切實可行的節能降耗措施并加以實施。加強能源統計工作,督促企業按有關要求配備儀器儀表等計量設備。
(七)積極推行清潔生產。認真實施銅冶煉、鉛鋅冶煉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組織編制和實施電解鋁、氧化鋁、稀土清潔生產推行方案和評價指標體系。切實提高有色金屬企業清潔生產水平,降低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積極支持和鼓勵有色金屬大中型企業編制清潔生產規劃,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到2015年底,有色金屬大中型企業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八)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遵循源頭預防、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控原則,針對汞、鉛、鎘、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產生的關鍵領域和環節,以重金屬冶煉生產過程控制為重點,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從源頭消減汞、鉛、鎘、砷等污染物的產生量,降低末端治理難度和壓力。重點支持重金屬冶煉企業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治污設施升級改造、污染源環境風險防控設施建設和污染治理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