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在實施《天津市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過程中,將建設綠色農房列入工作重點,積極推動指導農民轉變住房建造方式,將提升農民住房科技含量和舒適程度作為探索研究的工作方向。天津將結合當地農民自建房傳統習慣做法,探索在農村自然村落農民住房建設上,體現綠色、生態、節能、環保設計理念,運用當前建筑節能保溫墻體材料、可再生能源、生活污水處理等適用技術集成,轉變農民建房的傳統觀念與習慣營造做法,提高農民住房文化品位,讓農民享受到先進科技成果帶來的安全、美觀、節能、適用的效果,起到農民住房建設的導向性引領作用。
目前,薊縣郭家溝等地已建成了首批綠色農房示范工程。全市計劃在今年內建成10萬平方米綠色農房,2015年全市計劃建成30萬平方米。
綠色農民住房是指結合農村的資源環境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農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居住建筑。
天津市地處北方寒冷地區,歷史上農民自建房沒有圖紙,采用磚木或磚混結構,墻體材料使用傳統黏土磚,屋面為檁條掛瓦,節能保溫性能很差,冬冷夏熱。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農房建設現狀,2012年,天津市建交委與薊縣建委在薊縣郭家溝村組織實施了第一座綠色農房示范工程。郭家溝示范工程占地面積196平方米,建筑面積117平方米,改變了北方農村傳統平面布局,運用城市住宅單元設計理念,以改善使用功能方便生活起居。新建住房使用了新型建筑結構體系,提高了房屋的節能保溫和抗震性能,集成應用8項適用技術包括:CS板式建筑結構體系(包括墻體保溫結構和屋面保溫結構)、分體太陽能熱水系統、新型建筑防水技術、碳晶采暖技術、塑鋼中空玻璃保溫門窗、節能照明技術、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等。
郭家溝綠色農房竣工后,示范作用逐步顯現。一是CS板建筑結構體系節能保溫抗震性能好的優勢逐漸被農民所認識,目前已推廣建設約6000平方米;二是碳晶采暖技術已被上百戶農戶采用;三是農村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范工程普遍得到了村委會和農民的認可;四是在綠色農房中應用的塑鋼中空保溫門窗、可再生能源等技術已被越來越多農戶認識和接受。
今年年初,市建交委組織專業檢測單位對該示范工程進行了節能檢測,結果表明,屋面傳熱系數、外墻傳熱系數、門窗傳熱系數、耗熱量指標、整體氣密性、窗墻比等9項主要指標檢測數據全部達到《國家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房設計導則》要求。為了擴大綠色農房示范試點,市建交委還在寶坻區尹家鋪村建設了一處包括8棟住房共1200平方米的綠色農民住房組團。目前,市建交委正認真研究制定有關激勵政策,以加快綠色農房示范推廣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