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木門窗》新標準的出臺對于門窗行業來說肯定是一種進步,其對門窗的生產、銷售確實能起到一定的規范化作用,但是,新標準能否成為行業的標尺從而讓市場的亂象得到改善?對此我們還是持觀望態度,畢竟,除了門窗行業本身,房地產行業明顯是一股更大的影響力,而消費者也是決定因素之一。標準的推動和改善需要時間,我們拭目以待。
《木門窗》為非強制性國標
說起國標得強調兩個概念,GB為國家強制性國家標準而GB/T是指推薦性國家標準,"T"是推薦的意思。推薦性國標是指生產、交換、使用等方面,通過經濟手段調節而自愿采用的一類標準,又稱自愿標準。這類標準任何單位都有權決定是否采用,違反這類標準,不承擔經濟或法律方面的責任。但是,一經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納入經濟合同中,就成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從以上的材料可以看出,即將推出的《木門窗》新國標為推薦性國家標準,這樣的標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變數。在執行的過程中企業是否采用是一個問題,另外地產商、消費者是否接受該標準等這些也都是影響因素,那么企業出現淡定的態度亦屬正常。 標準混亂前后標準“打架”
新標準雖已實施,但很多時候舊的標準或其他標準也會作為檢測機構、監管機構的標準來使用。據北京商報2010年12月的報道,中消協發布了21個木門品牌的比較試驗結果,多個著名木門品牌皆因“浸漬剝離”不合格成為黑榜主角。不過,這些企業均覺得自己很冤。一位木門品牌老總表示,他們當時執行的行業標準是2006年實施的《WB/T1024-2006木質門》,根本就沒有“浸漬剝離”這一項,但中消協檢測時卻是按照2000年實施的《JG /T122-2000建筑木門木窗》這一標準來檢測的。如今《木門窗》的出臺,是否會重演這些標準沖突的狀況?由于《木門窗》非強制性標準的"身份",企業為了避免標準混亂的狀況很可能會棄之不用,使新標準陷入尷尬的地步。
宣傳不足消費者對新標準知之甚少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有多少人能買賬也很難說,首先消費者對這類國標關注度并不高,現在門窗消費習慣是只有出現問題維權了,才會想到相關標準,如果不出現問題,國標對于消費者而言并無直接利害關系。況且,這個標準也難以查詢,筆者在多個國家標準網站上都無法找到該標準的具體條文,實在匪夷所思。另外,再回到新國標的性質上,其只作為推薦性國標,并不強制執行,也可以理解為不滿足該國標的產品不一定就是不合格。相反只要產品質量過關,企業就算不采納新國標其產品也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12月1日,經過6年時間制定的號稱“中國木門窗行業首部國家標準”的《木門窗》GB/T29498-2013(以下簡稱《木門窗》)終于與人們見面。新標準對木門窗的術語、分類、標記、運輸、包裝和儲存等作了規范,對向來缺乏行業標準的門窗行業來說無論如何都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新標準能否被行業所接受和適應,能否起到其應有作用?目前來說情況似乎不容樂觀。
木門窗標準化產銷亮點在哪里?
目前在我國住宅產業化的大環境中,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家居產業的發展,而家居產業的標準化則更有利于房地產裝修行業的規范化,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但在此前大多數木門窗,尤其是木門,生產大多是量身訂作,行業標準化程度不高,造成工廠生產效率低,因此,產品質量也是良莠不齊。而行業國標《木門窗》規定了木門窗的生產、檢測都將按照標準執行,有望打破行業發展的標準化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