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由中國科協旗下《科學中國人》雜志主辦的“開放共享論壇暨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凱盛科技集團總裁、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榮獲“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人物”。
彭壽的提名理由是:他是我國浮法玻璃工程科技領域的領軍人才、光電玻璃工程領域的開拓者,長期致力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他主持發明了“全等寬、寬窯池、臺階池底”的新型玻璃熔窯,解決了生產高品質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的世界性難題,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首創光伏玻璃的成形新方法,打破國外長期壟斷,讓光伏玻璃從無到有,全球市場占有率達60%;率先穩定量產0.2mm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填補國內空白;集成自主創新技術,實現玻璃重大成套裝備國產化,為我國玻璃技術的創新發展和玻璃工業現代化做出重要貢獻。主持完成了“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省部級科技計劃等14項課題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和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主持制定了5項國家標準,獲得發明專利37項,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80余篇。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始于2002年,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13屆,現已成為科技界有重要影響力的活動之一。本屆評選以“創新力、轉化力、責任感”為評選標準,歷經候選人征集、初審、第三方評審、網絡公示、專家終審、頒獎典禮6個階段。最終,包括生命科學、臨床醫學、信息技術與電子、材料科學、管理等14個領域,共100余位科學家榮膺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人物。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李主其,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醫院協會名譽會長曹榮桂,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等相關領導和王小謨、戚發軔、馬永生、付小兵、侯立安、劉大響、趙振業、劉永才、龐國芳等20余位院士參加典禮并為獲獎者頒獎,全國各地科技界人士及媒體近300人參加了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