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一個家庭,一座城市,一條綿延數千年的歷史文脈,交織構成一個民族的文化肌理。我們從歷史中跋山涉水而來,又在不同時代創造新的高峰。在不斷向前的征程中,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力量、明確方向,這些都隱藏在我們的文化肌理中。城市發展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需要建設者們腳踏實地、守正創新。
近日,《中國建設報》"家國天下"系列活動走進了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湖南省長沙市,與碧桂園湖南區域負責人展開對話,從歷史到現實、從文化到動力,觸摸這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脈絡,探尋城市發展的力量根源……
在住房回歸居住屬性、房地產“穩”字當頭的大勢下,“房企只知拿地開發銷售”的時代正在遠去。如果說,過去20年房企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土地和人口紅利,那么今天發展機會已經悄然轉移到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各個場景中。
房企轉型正在適應這些新變化。在這場“轉型潮”中,不少房企提出城市綜合服務商、美好生活服務商的定位。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碧桂園以全產業鏈布局形成了獨特的發展優勢,并進行了更加徹底的轉型——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近日,碧桂園的這一目標在湖南長沙又有了新的落地實踐。
4月15日,在“2019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懇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碧桂園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順利簽約,并將入駐湖南湘江新區,為當地人工智能產業再添新動能。據介紹,該項目占地14.34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億元,分三期15年滾動式開發。其中,一期規劃2.41平方公里,投資100億元,希望引進全球領先的機器人研發團隊和企業,致力于搭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重大原始創新中心、技術成果轉化高地及產業應用示范基地。
wuq94189-wps圖片_meitu_2.jpg“碧桂園一方面將配合長沙市政府做好配套,吸引全球機器人產業項目落戶湘江智谷;另一方面采取多種資本運營方式,幫助和培育湘江智谷內的機器人項目。”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湖南區域總裁黎曉林表示,“碧桂園做機器人有自身的內在邏輯。長沙既有培育機器人產業的土壤,也有未來對機器人的巨大需求。”
的確,長沙的城市定位為這一項目落地提供了無限可能。早在2017年7月,當地就發布了《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把長沙打造成為“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同時,長沙還將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國家戰略,不斷發力提升城市能級。
“碧桂園做機器人產業不是單打獨斗,除了自己做研發制造之外,更重要的是搭建平臺、培育產業。”黎曉林介紹說,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將按照“整體規劃、片區推進、滾動開發、產業先行、公建同步、政策支持、封閉運行”的合作模式實施。在推進過程中,該項目將發揮“筑巢引鳳”的作用,培育壯大相關產業,未來將與碧桂園旗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的整個產品體系一起,構建成新的產業閉環。
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市場十分廣闊。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碧桂園的戰略調整和產業落地正好與“智能+”的發展形勢相契合,體現出這家頭部企業的戰略敏捷度。此次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的簽約落地,成為其戰略調整的重要一步。
“只有把握城市發展機遇、緊抓新舊動能轉換機遇、跟上城市創新步伐,企業才能獲得長遠發展。”黎曉林表示,未來碧桂園湖南區域將繼續發揮產業創新優勢,助力城市能級提升,與城市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