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就像一個萬花筒,熱點隨時切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畫面會定格在哪里。縱觀中國發展十余載,每一個階段都有著鮮明的特性,每一個階段都不缺乏熱點話題。
2005年至2008年,中國木門處于起步發展期,有門就有生意。不管是什么材質的門,都會在自己的領域有所斬獲。如果給這個時間段下一個定義,應該是“木門企業的最佳原始積累期”。
木門行業真正走向成熟,開始面臨方向性抉擇的時候,應該是2008年。那年,一場襲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迫使正急速前行的門企放慢了腳步。出口受阻的中國門企,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國內市場。是繼續堅持中高端市場,還是走大眾化路線?門企老板們顯得很迷茫。
此時,木門市場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在這里,首先要引用兩個概念。在早些年,市場一般將木門分為油漆門和兩大類,油漆門由于材質及工藝的復雜而被列入高端產品一列。隨著市場的細分又出現了概念,廣義的實木門包括原木門、純實木門。再隨著為了擺脫低檔廉價的命運,在品牌的包裝上,也積極的往實木上靠攏,的概念變得日趨模糊。所以為了明確概念,我們暫且用高中低端來區分木門類別。
在一個金字塔型的消費結構中,越往高端,鎖定的客戶群體越有限,龐大的消費基數還是沉淀在低端。2008年,尚未開發的中國三、四線木門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建材下鄉和新農村建設更是成為中國木門普及全國的巨大推手,市場給中低端木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遇。以遼寧的門企為例,像3D木門、、三峰都是抓住這一良機,僅僅兩年時間,就在中低端市場中搶占了先機,在品牌塑造及資本累積上收獲頗豐。
進入2010年,國家頻出“重拳”,對發展過熱的房地產業進行調控,導致整個建材市場普遍低迷,加之前兩年中低端木門的迅猛發展,使得很多企業投資引入新設備,擴廠增產。突然被放大的產能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還有預期中越來越高的精裝修比例,也在終端市場中占了很大份額。因此市場熱點,也由中低端木門迅速地切換到了中高端木門。
中高端消費群體雖然基數不大,但是需求量和利潤相對穩定。以專注生產經典高端木門著稱的沈陽木業為例,天河木門營銷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個月天河木門的營銷業績與去年同比增長了46%,在如此低迷的市場形勢下,仍能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實屬難得。正因為如此,目前已有部分占領了中低端市場的門企,把眼光瞄向了中高端市場,力圖開辟一塊新領地。
也許有人會認為,當一個品牌占有了大眾化市場,有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后,轉做高端市場是水道渠成的事情。有的門企老板還曾經以吉利汽車為例說,“吉利在中國汽車大眾化市場中的市場占有率很高,有錢后收購了沃爾沃,難道你能說吉利的營銷策略是錯的嗎?你能說沃爾沃這個品牌是低端品牌嗎?”聽起來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現在是一個品牌細分的時代,沃爾沃在被收購前就已經有了深厚的品牌積淀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而這份影響力并不是吉利所賦予的。門業市場遠不如汽車市場成熟,也沒有一個現成的“沃爾沃”等著你去收購,所以大眾化品牌進軍高端木門市場,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如果說中端木門市場介于高、低之間,定義稍顯模糊,但是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則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不僅是產品質地、工藝、價格、目標客戶的不同,而且是營銷渠道、推廣渠道、品牌訴求上的巨大差異。再有,高端市場除了廣告的硬性推廣,口碑傳播也相當重要,客戶也是一點點積累而成的,與中低端市場的快銷打法有著很大的差別。
低端木門企業想要涉足高端木門領域,讓品牌再上一新臺階,企業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除了在產品上做足功夫外,更要有一個獨立的營銷團隊,如果還是套用以往在中低端市場的運營模式,那么想要有大的發展,是非常困難的。
每一次市場熱點的切換,都會引來眾多的追隨者,這其間,有真正悟道的人,但更多的是盲目的追隨者。也許有人會擔心,這么多企業涌入中高端木門市場,會不會造成中高端木門市場的競爭過熱,答案是肯定的。但市場就是在熱點不斷的切換中,完成大浪淘沙的過程的。所以對于那些要追隨此次熱點的企業,在方向性選擇面前,一定要頭腦敏銳,思路清晰。進與不進是你的選擇,但最后成“沙”還是成“金”則是市場的選擇。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沒有長遠的品牌規劃,不選擇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关注微信平台
免费获取采购商机